湖南机场管理集团打破合同工与正式工界限

30.12.2014  12:52
——“身份管理”改为“岗位管理”解决薪酬不公问题

  中工网讯 (记者方大丰)6年前进入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医救中心的陈彦一直以聘任制“临时工”的身份在此担任护士。今年,她不仅能和其他“正式工”一起参加基层管理人员的竞聘,还考上了中级职称,被聘为中心的医生。跟所有“临时工”一样,陈彦的工资待遇也“华丽转身”,与“正式工”同工同酬了,“工资涨了一倍,一月有4000多元。”
  今年6月起,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总经理刘志仁发起了一场“触动利益”的变革:在全国民航系统率先打破合同工与正式工的界限,以同工同酬为导向的薪酬制度由“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基本解决了员工因身份不同而导致的薪酬不公平问题。
  湖南机场管理集团有在编员工约1200人,聘用工3600多人。长期以来,聘用工得到的报酬与在编员工有较大差别,导致聘用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归属感不强。
  2009年3月,湖南机场管理集团开始实施员工“身份统一”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员工在管理岗位、技术职称等晋升通道上机会均等,不再因身份不同而受歧视。公司还要求新配置基层副职管理人员,按不低于配置数10%的比例,从合同工中选拔。
  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空港实业餐饮配餐部经理刘亚,原是乐翔分公司的一名合同制客服人员。2009年8月,在餐饮配餐部副经理一职公开竞聘中,刘亚脱颖而出,竞聘成功。2012年3月,她又被提拔为餐饮配餐部经理。
  虽然员工的身份统一了,但是在薪酬福利上还实行两套不同的制度,特别是基层管理岗位层级以下的员工,没有统一的薪酬体系。
  今年召开的集团二届六次职代会、工代会讨论通过了薪酬改革、优化与创新方案,包括岗位价值评估、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三大模块,模块细分为职位分析、岗位评估、岗位归级、完善薪酬体系、改进绩效考核制度。
  “工资待遇由岗位、业绩说了算,而不是以正式工还是合同工的身份定夺。”在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薪酬改革的5年间,客运员曹娜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变化有深切体会,“现在,事情做得越多,技术含量越高,绩效就拿得越高。”
  湖南省总工会法律保障部部长罗华认为,“同工不同酬”大多存在于掌握优势资源的国有企业,省机场管理集团薪酬制度改革的做法,给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典范,值得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