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六七百家服装加工场陆续涌入 五堡社区深陷“飘雪”之困

10.12.2014  14:10

    这里成了杭州的冬装加工一条街

    居民忧心忡忡,随处飞扬的绒絮看似浪漫,却暗藏无穷隐患

    五堡社区位于杭州江干区彭埠镇东南,因护塘堡站得名。

    2007年,随着杭州城区扩展和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彭埠镇撤村设居,地处江边的五堡成为14个社区之一。

    随后,六七百家庭式服装经营加工场所陆续涌入五堡。

    这里逐渐成为杭州有名的“服装加工一条街”,主要以生产冬装为主。

    眼下,这六七百家服装经营加工场正迎来一年里最旺的销售季节,而整个社区也被裹带着提前进入了“大雪飞舞”的时节——

    那些来自加工作坊的棉絮、羽绒、飞丝等边角料随风飞扬,看似浪漫,却暗藏隐患无穷。

    现状》》》

    路边处处堆“白雪”,“柳絮”满天飞

    钱潮路自西向东,穿五堡社区而过,算是一条主干道。路两旁几乎都是销售各类服装的商铺,其中应季的羽绒服和棉服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服饰,大都产自商铺后的家庭式服装经营加工场,这类“前店后场”的组合在五堡很常见。

    这些家庭作坊大都“隐藏”在小巷子中。而一走进这些小巷,你就要习惯和漫天飞舞的绒絮“打交道”。行人走在村道上,总会时不时地掸一掸身上,一阵风吹过,裤脚、衣襟和头发上往往就粘上了不少白絮。

    一条条狭窄的巷道上,人们早已习惯了随处可见的绒絮,马路上、树丛中、家门口……白白的一大片,有时远远看去,就像刚下过一场大雪。

    垃圾站在这里形同虚设,不是因为不够多、不够好,而是再怎么设置都阻挡不了绒絮的迎风飘扬。几乎每个垃圾桶边上,都被服装废料和绒絮堆了个严实。

    一家小超市就建在一个垃圾堆放处的东南角,说起绒絮,超市老板无奈地连连摇头,“冬天西北风一来,每天一大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扫绒絮,不然连生意都做不了。

    为了挡住这些恼人的绒絮,超市门口还特意装上了一个掀帘。

    老板在五堡“土生土长”,他记得以前的五堡并不是这个样子,“开服装店的也很多,但没有现在这么多,环境也还好的。近几年,这里的小作坊越来越多,垃圾到处乱扔,哪怕扔进了垃圾桶,绒絮这些轻飘飘的东西,马上就会飞得满地都是。

    工人普遍不戴口罩,污水横流居民早已习以为常

    棉衣、羽绒服生意,冬天正是旺季。走在巷道里,家家户户加工作坊传出来的“隆隆”机器声,轰鸣不绝于耳。

    加工厂的规模都不大,小小的一间,拉着玻璃门或帘子,里面三四个工人正在埋头干活,地上铺满了厚厚一层绒絮。工人进出的时候,绒絮就会随风飞到外面。

    一名女老板站在自家加工店门口,跟记者聊天。她是去年搬来五堡做生意的,一是看中这里房租便宜,二是地段不错,离四季青市场不远。

    “垃圾?我们都丢到最近的垃圾桶啊,丢不下的就放在旁边。”这位女老板说,“满地绒絮确实挺烦人的,尤其是风大的时候。但时间一长,大家也都习惯了吧。我给店里的工人都发了口罩,但他们嫌麻烦,还不高兴戴。

    再走几家加工厂,你会发现老板娘说的是实话,许多家庭小作坊里,工人们大多是不戴口罩的,有些就直接把垃圾堆放在门口。

    居民们说,虽然也常常会有人来搞回收,但是抢的都是白布之类的边角料。这种稍微“值点钱”,一天下来如果能收个几十斤,还可以卖二三十块钱。但是,像绒絮这些“不值钱”的,就没人要了,任由它漫天飞扬。

    除了大量横亘村道的服装垃圾,几家小作坊门口的污水也让人掩鼻。

    在五堡的家庭小作坊,近年来发展迅猛,从充棉、压棉到做棉衣、羽绒服,再到拉链等五金生产,逐渐形成了产业“一条龙”,由此也带来了飞絮之外的其他污染。

    记者走过一家做服装配件的加工店,被里面汩汩流出的“血水”吓了一跳。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店里的工人正在冲洗染料桶,鲜红的污水顺着村道流淌。而路过的行人仿佛习以为常,漠然地走过,没有再看第二眼。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钱祎 李攀 文/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