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合力治陈疴 一池春水风吹皱 台州市路桥区“示范池塘”建设促水质显著提升

16.05.2016  18:50
  

发表时间:2016-05-13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

   

  

  图为整治后的浙江省台州市新桥镇凤阳章村池塘。 施陈懿摄

   

  ◆本报通讯员施陈懿 记者晏利扬  很多人的乡愁中,肯定忘不了门前那一弯清清的池塘。然而,当远行的游子归家,却往往发现故乡的那口池塘,却成了垃圾池、黑臭塘。曾经儿时快乐的天堂,更多地留在记忆中了。

  誓改村庄池塘黑、臭、脏的面貌,还群众一口口清澈见底、可游泳的池塘,成了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五水共治”工作的着力点之一。

  3年来,路桥区每年按1%数量推进“示范池塘”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清理池塘2899口,完成率70.7%,全省领跑;建成“示范池塘”83口,区级配套补助资金1300万元。全区最近进行的一次池塘水质抽检中,所有抽检池塘皆摆脱劣Ⅴ类水质,大部分回归Ⅳ类水质,个别甚至达到了Ⅱ类和Ⅲ类。

  记忆中的池塘,又回来了。

  塘塘连通形成活水

  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的台州市路桥区,是民营经济最早起飞的地区之一。但多年来低、小、散、乱的废旧机电拆解、废塑料、五金机电等行业的发展,使得这个平原河网密布的富庶之区,一度蒙受污染之苦。在整治行动未全面铺开之前,全区4099口池塘中,很大一部分池塘是垃圾塘、黑臭池,群众避而远之。

  在完成拆解行业、废塑料行业等行业整治之后,2014年初,借“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之际,路桥区紧抓“示范池塘整治”,明确区级专项资金补助方式,下达计划任务,落实责任主体,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鲜明个性和名品精品效应的池塘。

  为强化技术措施和治理理念引导,路桥区制定了治理“四项内容”,注重拆违、截污、河道整理和绿化,并就河道整治提出“四个侧重”标准,即整体性、生态性、亲水性和文化性。

  路桥街道的元宝池通过清理,作为周边木制老建筑群的消防水源加以保留,恢复了应有的风采。

  池塘整治中,河道等同于血管,池塘就是细胞,没有细胞只有血管,水环境的“生命体”就不完整或不和谐。对此,路桥区创新治水理念,理清“小细胞”和“大动脉”的关系,实现“房前屋后小散水域治理”服务治水大局,全区池塘彻底清淤后将增加调蓄能力280万立方米。同时,紧抓治水“小细胞”,通过改建梗阻水流涵沟、铺设过水管网、开挖明渠、清淤疏浚,实施塘塘连通、塘河连通工程,使水系成为循环、流动的“活水”。

  路桥区新桥镇凤阳章村村民蔡荷连说:“以前村里的池塘的水很深,死气沉沉,都是杂草,大家都习惯把垃圾扔在这里。”村里在组织人力对沉积的淤泥、垃圾进行清理后,又利用人工开辟“活水”通道。

  “死水容易脏,活水就比较干净。”一聊起“塘塘连通”的治水计划,村党支部书记章高清就滔滔不绝。章高清告诉记者,全村铺设过水管道10.6公里,连通村内53口上下游河塘,形成微循环,连接大通道,不仅使水“”了起来,还有效优化了全区骨干河道“大动脉”防洪排涝能力。

  村民捐资参与治水

  位于峰江街道施家村的长池头,占地约2520平方米,曾是远近闻名的清水湖塘。不过,由于近40年未疏浚、保洁,加上生产生活污染,水质逐渐浑浊、发黑。

  随着“五水共治”行动的展开,施家村村民也盼来了长池头重新变清的希望。为治好池水,施家村近200名村民自发捐款,筹集池塘整治资金30余万元。同时,村两委班子和村民还义务施工,从对池塘的淤泥进行疏浚,到给河岸进行生态砌石,以及池塘周边绿化改造、建设休闲绿道等,完成了池塘所有整治工程。凝聚了村民们的辛苦与汗水的长池头池,现在已是湖水清澈,一步一景。

  “周边的居民对这个湖都有很深的感情,加上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大家便自发捐款来改善环境,我们村两委也很受鼓舞。”施家村党支部书记朱忠祺笑着说道。

  站在长池头北侧一公告栏处,村民张大伯指着上面贴的几张红纸说:“红纸上就是长池头整理的捐款名单,大家自发加入到捐款行列,少则百来元,多则几千、上万元。捐得最多的是村主任一家,他自己就捐了10800元,他兄弟更是一口气捐了13890元。

  长池头并不是个例。通过政策导向、治水宣传发动和区财政资金补助等方式,民众治水热情高涨。经统计,路桥区示范池塘建设平均每口池塘投资16.8万元,大部分为村集体或村民自筹修建。在池塘疏浚和示范池塘建设过程中,催生了村民担当监理员、老人协会变成监管协会等现象。

  “现在池塘就是我们的宝贝,没人舍得污染它。”村民们纷纷表示,治水这几年,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加入了环境整治行列。

  针对池塘淤积加剧、污染多元和侵占严重的情形,各镇(街道)下定决心,加强管护,倒逼沿塘企业转型,并结合农家乐、水上乐、大棚采摘等打造了一批服务型小池塘,使村民们从治水中赚到真金白银,收获生态红利。

  治五水、修水利,“沉睡”的垃圾池塘变成了水印岸绿的美丽内河。梦里水乡今复回,路桥区的“小水利”打造出了“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