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报 那顶“超级大帐篷”怎么瘪了?

06.11.2014  13:27
 

这两天,杭州三里亭小区的居民惊奇地发现——

那顶“超级大帐篷”怎么瘪了?

本报记者航拍发现,现场只剩下一层厚厚的白色膜趴在地上

杭州农药厂旧址挖出的污染土壤不会露天摆放,明年上半年完成清理

 11月4日3版 

  □通讯员 裴斐 本报记者 钱祎/文 本报记者 董旭明/摄 

  这两天,家住杭州三里亭小区的居民们惊奇地发现,楼房前的那顶巨大的“超级帐篷”瘪了下来。这顶原本高36米、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白色充气大棚,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层厚厚的白色膜。 

  这顶超级“防毒气帐篷”曾引发全国关注,它的下面是一大片重度污染的土壤——杭州农药厂旧址。在它的方圆一公里内,就可以闻到土壤内散发出来的浓重异味,附近居民难忍恶臭。 

  早在2012年,本报就对该地块进行了详细报道,尽管环保部门高度重视,相关单位也每年都对这片“毒地块”进行治理整修,可它依然如一颗“顽瘤”没有彻底根除。 

  今年4月30日,为了控制农药厂土壤遗毒,“史上最大帐篷”在杭州现身,也就是我们开头说的“防毒气帐篷”。 

  现在,“超级帐篷”怎么突然瘪了?昨天,本报记者再次赶往现场。 

  现场 

白色大帐篷“偃旗息鼓”,软趴趴塌在地上 

  原杭州农药厂地块,在杭州城东三里亭附近,石桥路和新风路交叉口的位置。 

  该地块周围隔着高高的围墙,隐匿在闹市之中,一般从外面很难看清楚里面的状况。可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从自家楼上往下看,却能看得一清二楚。 

  昨天,为了一探究竟,本报摄影记者用上了航拍摄像机。从搭建大棚至今已有6个月,现在的巨型大棚确实如居民们所说,已经完全放气瘪了下去,整个覆盖在地面上。 

  从上往下看,大棚所覆盖的区域凹凸不平,有好几个形状不规则的“大坑”。原本高高耸立像一个白色充气城堡的大棚,已经变成了一层厚厚的白色膜软趴趴地“”在地上。 

  不远处,新的住宅小区正在建设中。但在该地块附近,还是可以闻到农药厂土地上散发的阵阵异味。 

  搭建帐篷进行土壤修复项目的施工方——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吴经理告诉记者,白色大棚原本充足气有36米高、2万平方米的面积,大棚底下是专家鉴定出来的污染最为严重的土壤区域,这也是史上最大的充气帐篷。 

  充气大棚搭建的目的是覆盖修复中的被污染地块,防止土壤中的异味扩散,最大限度地降低异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用这种方式来缓解污染扩散,在全国也是第一次。 

大棚底下污染最严重的土,已经全部挖出来了 

  “今年9月初,大棚里面的那些污染最严重的土已经全部挖出来了,现在味道也没有之前那么臭了,大棚是11月1日放掉气的。”吴经理说,之所以把大棚里的气体放掉,是因为大棚已经完成了它的“特殊使命”。 

  吴经理说,按照前期调查操作,大棚底下被污染的土挖出来有好几万方。“一部分盖了起来,一部分放在另外的大棚里进行土壤处理。” 

  那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挖出来的污染土壤不会露天摆放,处理土壤的大棚地面也经过硬化防渗处理。”吴经理说,“大棚还不会马上撤走,因为太大、太重,暂时也没想好怎么处置,估计还要在那里放上半个月左右。” 

  污染的土壤被一块块挖走,现在的大棚底下剩下好几个大坑。这些“大坑”怎么办?吴经理说,“还有待进一步商讨决定,那些挖出来的污染土壤经过特殊处理后,如果达到了合格标准,会考虑回填或运到外面去。目前已处理完成的土壤也有几万平方米了。” 

  同时,吴经理还表示,充气大棚虽然已经“物尽其用”,但不代表清理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还要对大棚周边的土壤进行清理和修复,这个工作全部做完,可能要到明年上半年。” 

  缘由 

土地整治引发“毒气” 

周边小区居民苦不堪言 

  原杭州农药厂地块,很多老杭州人都知道,这块地在很多人眼里是块名副其实的“毒地块”。 

  “毒气”散发的问题,已经困扰周边小区居民很多年了。从2009年开始,该地块就因为气味刺鼻屡遭投诉:“很臭、很刺鼻的味道,一阵阵的,闻了让人恶心。”“浓的时候,吸一口气,好像满嘴都被灌了农药一样,很难受。” 

  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由于企业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生产过程中对该地块土壤造成了深度污染。 

  2009年,原杭州农药厂完成企业搬迁,但土壤修复工作却一波三折,到现在仍未完工。

  2010年,业主单位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投资集团接手,委托国内权威机构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对场地进行了调查与风险评估,编制了污染土壤修复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 

  然而,在2012年9月整治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刚进行时,不少居民投诉反映当时进行的开挖净化池、污水池、修整地坪等作业导致原本被埋在地里的“毒气”散发,影响周边居民生活。随后这项工程被叫停。 

  据了解,这些异味是一些挥发性的有机物,成分主要是甲苯、二甲苯和二氯甲烷等化学物质。 

  有专家分析,农药厂的土地一经翻动,土壤中的有毒有机物有可能被释放出来,进入空气中,长期累积吸入,对人体健康肯定会造成危害,尤其是甲苯和二甲苯,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质。 

  治理 

毒地块”整治是个大难题 

开挖土壤只是第一步 

  由于该地块污染较严重,治理起来有相当难度,很多问题在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用,修复工程一直是个敏感的“老大难”问题。 

  去年9月份,整治修复工程重新开工,施工方是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方案在杭州市环保局的主持下,通过了国内权威专家的论证,主要内容是将污染的土壤通过化学方法治理达到修复目标。 

  我们今年5月份见到的那个壮观的白色充气大棚,就是之后建起来的,从外形上,它比一般的蔬菜大棚高大得多,更像一些临时展馆。 

  吴经理说,在此之前,施工方尝试了很多办法来控制气味扩散,但效果都不理想。 

  “这个大棚没有之前媒体说的造价2000万元那么夸张,但整个治理工程确实也耗资上亿元。”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张总说,这个相当于“防护罩”的充气大棚,采用的是国内外最先进成熟的修复技术,也被称为“史上最大帐篷”。 

  据了解,土壤修复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技术:一种是热脱附,即对污染土地进行加热,使土壤内的污染物与土壤分离;另一种则是气相抽提,即将被污染土壤挖掘堆积在防渗漏场地,通过在管道一端的真空作用,抽取土堆内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成分。 

  吴经理介绍,大棚属于“聚酯纤维膜结构大棚”,能隔离有害气体,并运用热脱附设备分离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以达到净化目的。大棚里有空气除臭剂等化学物品,工人工作时都要佩戴着形似“猪鼻子”的防毒面具,而且每一两个小时就要换一拨工作人员。 

  整个大棚有两套系统,一个充气系统,一个尾气处理系统,后者有8套活性炭吸附装置,24小时工作,确保尾气合格后再排放到外面。为了保证气体不外泄,大棚与外界连通有双重大门。 

  除需要高昂的治理资金外,修复污染土壤所需的时间也很长。 

  目前,开挖土壤只是整个修复工程的第一步,挖出来的土壤要根据污染特点进行不同的处理。处理完后,还需要通过好几道环保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