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新药方”强化外地户籍社矫人员监管

23.11.2015  21:26
 

温岭市在监管外地户籍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工作中,以“新药方”实现加强监管执法精细化、教育矫正精细化、安全防范精细化,有效杜绝矫正工作中的漏洞和偏差,使执法行为规范准确、执法程序严格透明、执法流程清晰严密。

一是“内服”──开展集中教育活动“调养”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在传统的教育劝勉讲话、学习法律知识基础上,不断探索各种形式的集中教育,如组织“每月一法”考试活动,通过考查矫正人员对法律的熟悉程度来督促矫正人员更好地遵纪守法;组织观看动漫宣传教育片等法治视频,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案例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警示教育矫正人员;组织开展集中座谈会,通过各自的亲身体会来教育矫正人员珍惜来之不易的改过机会;组织开展军事训练,通过“站军姿、原地踏步、正步走”等形式来培养矫正人员的服从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集中教育,让被管理人知道被管些什么,怎样管理,使其自觉主动接受管理。

二是“外敷”──开展排查走访活动“涂抹治疗”矫正人员的生活状态。通过上门走访调查,了解被执行人的家庭成员情况,亲戚朋友情况、月平均经营收入情况、社会主要关系和担保人的往来联系情况、近期的打算,并合理安排报到时间,在不影响他的正常经营或工作的情况下组织学习教育义务劳动。与监护人进行定期谈话,除向监护人了解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掌握监护人的监管想法外,还向监护人讲解作为其主要职责,讲解矫正人员在平时生活中容易忽视的违法违纪行为,通报本辖区及其他地方违反《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收监执行的案例,不断督促监护人发挥好监督作用,积极支持和配合司法所共同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工作。

三是“仪器”──借助“医疗工具”加强社区矫正人员动态管理。运用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对被监管人进行监控,通过手机定位、微信实时位置共享等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行踪进行监控,努力在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起执法案件上确保规范运行。利用“温岭社区矫正”微信群,开展交流互动,发布集中报告、集中教育及社区服务的通知,发送法律法规知识、案例教育材料等内容,引导矫正人员遵纪守法,顺利度过矫正期。同时,联动所在社区管片民警、村干社干、亲戚好友、担保人进行五位一体的网格式监管,防止发生脱管漏管现象。

(温岭市法制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