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探索“文化礼堂管理志愿者制度”破解文化阵地“运营难”困境

19.05.2017  16:36

  针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十分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捉襟见肘的困境,农村文化礼堂运营难、存在闲置现象,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有效指导的实际。长兴县于2015年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并实行农村文化礼堂志愿者管理制度,为乡镇基层文化队伍注入新的活力,重点解决运营难题,探索出一套“建管用”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基层思想文化主阵地作用。

  一、多部门携手,破解“资金难题”。为了解决乡镇文化阵地运行没有专项资金、活动经费难以保障的实际困难,确保正常文化服务的提供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长兴县多部门携手,对农村文化礼堂志愿者实施补助。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2016年联合下文《关于在全县实行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志愿者制度的通知》(长文广新[2016]31号)按照主管部门、乡镇1:1的比例进行补助,每个文化礼堂每年配备3万元活动经费,其中一部分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向县财政局争取财政拨款;另一部分由行政村所在乡镇给予财政配套,二者汇同构成文化礼堂活动补助经费,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农村文化礼堂补助200余万元。

  二、志愿者招募,化解“管理难题”。长期以来,农村文化礼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严重滞后,几乎没有专人负责文化礼堂管理。长兴县于2015年率先开展试行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志愿者招募制度,通过公开招聘,采用兼职形式,不固定坐班、时间机动、灵活化的志愿者管理制度。截至目前,长兴县17个乡镇(街道、园区)共建成71个农村文化礼堂,配备71名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志愿者参与管理工作,破解乡镇文化站站长通常身兼数职,开展文化活动分身乏术的难题。例如太湖街道就灵活调用志愿者帮助当地文化站长分担一定任务,充当了农村文化专管员,活跃了当地的文化气氛。该县通过“政府搭台”——组织筛选一批志愿者,“群众点餐”—志愿者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文化活动,发挥大批文体业务技能扎实、热心文化事业骨干的余热,实现了政府购买群众享受的目标。

  三、项目化考核,突破“运营难题”。就农村文化礼堂长期运营空白的现状,长兴县通过项目量化的灵活绩效考核方式,对于志愿者考核指标量化到具体每个项目,实行指标项目化,直接与活动补助与到期后是否聘用挂钩,工作成效显著者另给予酌情奖励。激励机制在强调志愿精神的同时,激发了志愿者参与的热情,大大调动了积极性,让有一定的文艺专长和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扎根于基层,利用文化礼堂为载体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农民排舞队、民歌队、三句半小调等文艺团队活跃于文化礼堂。组织每个村的文化礼堂自编自导自演一台形式多样、节目丰富,人人参与地“村晚”。利用文化礼堂开展趣味运动会等特色的农家娱乐活动,打造一批如小浦五庄白龙舞蹈、李家巷青草坞双龙舞、洪桥滩簧等“文化单品”,使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