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浙江发展新方位

03.04.2017  01:59

     

  浙江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地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指出,当前的浙江,正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潮头上,正奔跑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跑道上,正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浙江经济已经站上历史发展的新方位。 

   (一)总体发展水平超越世界平均,基本达到高等收入经济体水平。 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46485亿元,占全国的6.2%,连续21年居全国第4位,约合7000亿美元,与居全球经济总量第18位的土耳其相当。人均GDP为83538元,比上年增加5894元,居全国第5位、省区第2位,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2012年我省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13年开始超过世界人均水平,2016年达12577美元,基本达到世界银行最新国家分类标准中12736美元的高收入经济体的水平。 

   (二)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总体发展结构实现“三二一”的现代产业格局。 2015年,浙江三次产业比例为4.3∶45.9∶49.8,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2016年三次产业比例进一步调整为4.2∶44.2∶51.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2.9%,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54.2%,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我国最具获得感的省份。 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为4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在人均GDP万美元以上的经济发达省份中居第1位。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在经济发达省市中均居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6年居全国第3位,省区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2年居省区第1位,2014年起居全国第2位。财政总收入9225亿元,相当于GDP的19.8%。从居民收入角度来看,浙江是经济发展成果最具普惠性、居民获得感最多的省份。 

   (四)区域经济协调推进,成为我国最具均衡性的省份。 由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小城镇构成的城镇化体系不断完善,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建设积极推进。2016年,全省城市化率为67.0%,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全面融合发展阶段 四大省域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达7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发展(人均GDP)倍差为2.20,比上年缩小0.0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066,比上年缩小0.003,全国省区中最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地区相当于最低地区的1.72倍,明显小于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倍差已缩小为1.45。 

   (五)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正向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转型。 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16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例为54.6:5.7:9.7:28.2,与2011年相比,农业和渔业比重分别提高2.1和4.0个百分点,牧业比重下降6.0个百分点。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新业态正在加快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态势良好。到2016年,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131个,面积760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25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面积516万亩,其中,现代农业综合区10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11个。2016年,农业产业化组织5.5万家,农业龙头企业7600多家,销售收入3500多亿元;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2.9万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53%。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进程加快,高性能机械逐步取代传统机具,2016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2%以上。 

   (六)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正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 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9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09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皆增长6.6%;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9.1%、8.5%和8.3%,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0.1%和38.8%,比2011年提升16.0和5.7个百分点;八大高耗能产业比重从2011年的40.9%下降到33.5%。 

   (七)信息经济、现代金融、旅游经济引领发展,成长为转型升级主导产业。 2016年,全社会信息经济核心产业总产出连续三年超万亿,增加值为3911亿元,占全省GDP的8.4%,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16.7%,杭州市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4.3%,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金融业增加值3057亿元,占GDP的6.6%。年末境内上市公司329家,累计融资7484亿元。在境内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占全国的15.9%和10.5%,居全国前列。旅游产业增加值3305亿元,占GDP的7.1%。 

   (八)国际国内线上线下市场繁荣活跃,正成为全国“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共同推进市场繁荣。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971亿元,居全国第4位;人均3.9万元,在各省区中居首位。据省商务厅统计,2016年网络零售额10307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46.9%。实现优进优出战略,加快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网上丝绸之路”。进出口总额22202亿元, 相当于GDP的47.8%,其中,出口17666亿元,相当于GDP的38.0%。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3173亿元,占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12.5%;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相当于GDP的比例已上升到6.8%。 

   (九)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初步实现经济集约增长模式。 2011-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51.6%、52.8%、55.3%、56.0%和57.0%,呈逐年提高态势。经初步测算,我省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约占GDP的五分之一以上,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四成。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23861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34.3%。R&D经费支出1130亿元,相当于GDP的比例为2.4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5个百分点。 

   (十)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成为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 2016年,在全省89个县(市、区)中,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区)34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91个,省级生态县(市、区)67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10个。全面实施“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建立健全五级“河长制”,并在全国推广。全省221个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77.4%。单位GDP能耗为0.44吨标准煤/万元,是能源利用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单位GDP用水量约为39立方米/万元,是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最好的省份之一。设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平均为4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达标天数比例为83.1%。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97%;90%的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86%的村实现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垃圾分类做法在全国推广。 

   (十一)创业动力强劲,人均市场主体高居全国第一。 2016年末,全省在册市场主体528.6万户。其中,企业168.4万户,个体工商户352.9万户。按全省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10.6人中就有一位主场主体,平均每33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即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946户,拥有企业301户。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第四,人均市场主体拥有量居全国第一。 

   (十二)加大低收入群体帮扶力度,成为高水平脱贫的标杆省。 浙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战略,不断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致富。2015年,全面消除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2016年,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9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的农户比重达到75.2%。最低月工资标准的最高一档由2010年的1100元调整到2015年的1860元,保证了城乡低收入群体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淳安等26个县摘掉“欠发达县”帽子,26个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全国县级平均水平。 

   (十三)社会发展稳步推进,成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较高的先行区。 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为5590万人,人均期望寿命为78.2岁。从业人员为3760万人,相当于全部人口的67.3%,是就业十分充分的省份之一。2015年,全省文化发展指数(CDI)为110.30,其中公共文化服务力指数增速提升10.5个百分点。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2016年,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均为102个,博物馆275个;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6%和99.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为99.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7%。全省共有卫生机构3.1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9万张,每千人床位数达5.19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3.01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3.11人,社区医疗服务网已经建立。 

   (十四)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成为率先实现全民社会保障的省份。 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提升到人员的全覆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慈善事业和公益服务。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2016年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740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232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178万人。全省在册低保对象84.1万人,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33亿元,是2011年的2.13倍;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678元和631元。2016年,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2.5亿元,是2011年的1.92倍。 

   (十五)平安浙江建设引领全国,成为最安全的省份之一。 2016年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2,比上年下降0.04,连续13年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三下降”,其中,2016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2011-2016年,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分别为96.1%、95.9%、96.1%、96.2%、96.3%、96.4%,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浙江被认为是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浙江省统计局  王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