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交流的双赢效应

25.12.2014  16:47
编者按:
  推进教师交流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其难点是鼓励优秀教育人才和城区教师流动到农村学校任教,这既涉及观念认识问题,也涉及具体操作问题。“教师交流是个综合工作。”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励如孟说。教师交流各阶段的工作都很重要,首先是做好交流前的各种政策解读工作,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其次要做好各种保障配套工作,让教师的“被动交流”变成“主动交流”,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这其中,离不开交流的教师和学校的努力,个人努力和制度建设不可或缺。
 
              “常规+项目”:建立发挥交流教师价值的新机制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陆宏英 
                  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杭州市上城区一直来重视教师交流工作。经过双向选择,本学年我校新交流进来5位骨干教师,分别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这些紧缺教师的相关学科。 
              “3年为期,动人事关系”,这样的教师交流举措对于我校这样的小区配套普通小学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我校的师资队伍比较年轻,平均年龄在35周岁左右,大部分教师素质虽不错,但相对缺乏日常的专家引领及锻炼平台,因此个人潜力得不到发挥。 
              作为引进骨干教师的学校管理者,我们也常在思考怎样才能较好地发挥他们的交流辐射作用。因为这些教师,有的来自天长小学,有的来自胜利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更何况他们的工作习惯及工作标准都带有原优质学校的文化烙印。虽然他们能够很快就把原有的快节奏的工作效率带入现在的工作中,给我校其他教师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但仅仅做好各自所承担的学科教学工作,这是无法实现骨干教师交流的真正意义的。 
              于是,我校行政班子在今年7月就商量决定,不仅仅要合理安排好这些骨干教师的教学任务,还要推出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岗位,为交流来的骨干教师创设为期3年的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平台,并通过建立“常规+项目”的工作机制,以任务驱动、岗位带动的方式使交流来的骨干教师在新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中继续得到培养与成长,进而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我校教师团队的整体性成长。 
              “常规”指的是这些交流来的骨干教师承担与我校其他教师一样的工作量;“项目”是指他们在做好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根据我校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申报一个研究项目,并围绕研究的主题组成一个由本校教师为主、区域内外相关专家介入的研究团队,以项目领衔人的身份带领他的团队准时、优质地完成研究任务。 
              如我校数学名师工作坊领衔人张麟老师,他曾担任过天长小学的教导主任,是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获得者、杭州市教坛新秀、上城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第三期小学数学高端班学员、朱乐平名师工作站成员,从教已经12年了,是上城区公认的骨干教师。他来校后同时兼任我校数学教研组长,带着所有数学教师一起进行“基于活动导学单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研究”,同时还邀请上城区教育学院的朱乐平老师、唐彩斌老师、任敏龙老师、邵红老师等作为指导专家,一起参与本项目研究。因为我校数学组从2013年起就以导学单为载体研究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但实践下来,教师们存在很多的困惑需要解决,因此,名师工作坊就以此作为项目研究的主题进行了需求调研,撰写了研究方案,同时申报了2014年杭州市教研课题并立项。张麟说:“这个项目对团队所有的老师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共同研修,对学校数学学科的建设会有很大作用。” 
              因此,对于我校来说,“常规+项目”的工作机制能切实保障交流进校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作用,使他们都能成为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项目管理者与执行者,无论是需求调查、主题确定,还是计划实施、总结反馈,他们都是项目研究全过程的核心人物,并在研究进程、质量、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对研究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而解决现阶段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解决的复杂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全力支持这些教师领衔的项目研究,以求这些骨干教师到我校后能真正发挥教师交流的价值,在自身专业水平继续得以提升的同时带动学校各个学科团队专业水平的提高。 
   
              实现城乡学校的共同发展 
            □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总校长   陆 瑛 
              自推进教师交流工作以来,我们教育集团每年都派出骨干教师去兄弟学校交流,有去乡镇小学的,有去山区学校的。这些教师为那些学校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乡镇学校的教师交流到我校后,也迅速成长。交流,使乡镇学校与辅成教育集团都得到了不同层面的提高,实现了城乡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梦。 
              作为一个来到新环境中的外校教师,是非常需要被关心、培养的。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培训,不但会使交流教师找到归属感,更能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我们为前来的交流教师安排了有经验的老教师作为导师,还特意将他们安插在实力较强的年级组内。导师“一对一”的提携,年级组优秀资源的“共享”,外出培训的视野拓宽,使交流教师有了“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理念,并在学校的各类平台中努力实践:翻转课堂中有他们勤勉的探索,家长微课程中有他们筹划的汗水,班主任论坛中有他们精彩的发言,同事分享中有他们智慧的共享,文娱活动中有他们主持的身影……在为期不长的交流时间内,前来我校交流的教师不仅提升了教学水平,还汲取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拥有了科学的教学方法,迅速成长起来。沈斌杰等老师被提拔为副校长。 
              每年2~3名骨干教师的外出交流势必给学校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人才队伍的稳定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只要采取恰当的举措,适当的流动反而会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加大年轻领导干部和优秀教师的培养选拔力度,骨干教师的交流使年轻教师有了更多成长的机会。我们采用“帮带”的形式,使年轻教师迅速成为可独当一面的岗位负责人,并让骨干教师走上校级领导的岗位。 
              外出交流的骨干教师是幸福的,他们离校但并未离家。学校有思维“盛宴”时,总不忘叫上他们共享。学校聘请了专家作讲座,请他们回来开拓思维的边界;学校周六的中层论坛,请他们参与进行思维的碰撞;学校的大型听课活动,请他们共同出谋划策……思维的一次次自我突围,确保了外出交流的骨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为交流学校提供“源头活水”。有了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农村交流学校的锻炼实践,学校10余位教师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校级领导。   
   
                进的是山,传的是情 
                □本报记者  陈夏蕊 
              在瑞安市今年交流的17名骨干教师中,安阳实验中学的吴望是其中主动请缨的一员。去偏远山区任教不是一时冲动,在听闻瑞安要全市范围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的时候,他就向校长提出了交流的心愿。 
              安阳实验中学是瑞安市的名校,在这里教了13年书的吴望熟悉校园里的每一个转角。而相距52公里的高楼镇东岩学校,对他来说,还很陌生。那里一共只有9个班,251名学生。学校的差异,激发了他内心的“抱负”,“我想尽自己所能,为这所学校做点事”。 
              在热血沸腾的另一面,已经在东岩学校待了3个多月的吴望,也对农村学校的未来非常担忧。“很多好教师不愿意来,农村学校师资匮乏,家长都想把孩子往城里送。学生少,学校越留不住老师,家长也就越不相信学校,这样的怪圈无限循环,农村学校会越来越冷清。”吴望告诉记者,在离自己交流学校不远的枫岭乡学校,小学个别班里只剩下四五张桌子了,初中也只剩九年级寥寥数个学生。吴望支持教师交流的政策,在他看来,城里的教师到农村教几年书,能把好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带给农村教师。“这是教育部门推进教育均衡的有力举措,也为乡村的孩子带去了更多的希望。我也希望能把自己有限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相互交流、分享。” 
              对于选择去东岩学校,吴望说:“这也有我的一点私心。”东岩是他的故乡,青山碧水间留着他儿时的回忆,借着教师流动的机会返乡,不仅了却了他多年来回故乡任教的心愿,也让他终于有了时间陪伴自己年迈的父母。 
              吴望的到来,让校长章方敏非常兴奋。为了让吴望安心工作,校领导为他安排了一间学校宿舍,生活起居用品也帮他逐一配足。在教学任务上,除了安排吴望任教八年级英语,章方敏还让他每周用一半的时间来听其他教师的课。章校长迫切地希望能借着这次骨干教师交流的机会,拉动其他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那些干劲有余,而又苦于没有多少机会学习的年轻教师群体。 
            “学习的机会不能只靠等,还要创造。”吴望在东岩学校刚刚安定下来,就与校长商量着怎样让教师们拓展自己的眼界。在章方敏的支持下,学校安排了几次走出去的机会,组织教师们一起到杭州等地进行学习。紧接着,在吴望的牵线下,安阳实验中学的教师也被请到了东岩学校开课、作讲座。 
              吴望对生活和教学的热情很快影响了身边的一批人,也拉近了他和其他教职工的距离。离开了安阳实验中学的“怀抱”,吴望显然没有丝毫的孤独感,因为身边有一群青春洋溢的年轻教师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农村的学生有灵气,基础虽然相对差了些,但可塑性也大,只要教师有责任心,都能教好。”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是获过多少荣誉,写过多少论文,顶着多大的头衔,这些东西都是“好老师”的外在,“农村教师学习的机会现在也很多了,但自我提升的自觉性还不够,内心有渴望才会有真正的进步。这些,都靠责任感。”吴望知道现在的留守儿童很多,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隔辈亲”,对孩子放任不管,“家庭教育本来就配合得不好,如果再缺失了教师的培育,很容易耽误孩子的一生”。 
            “来这里不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也不是为了应付政策,凑合两年日子。”吴望知道自己肩负的重任,“如果自己的到来真的能让这里有更好的改变,那我就很欣慰了。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不为别的,就因为我是个老师。” 
   
              让“有色眼镜”不再有色 
              □钟 梅(从平湖市黄姑镇周圩小学交流到平湖市实验小学)
       去年9月,我带着一份期待,怀着忐忑的心情,交流到实验小学。与其说是交流,不如说是去学习锻炼。不知不觉,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日子来使我有机会尝试了在不同环境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实施课堂教学。 
              个性比较坦诚的我,开学第一天,就对孩子们介绍自己是从农村来交流的老师,有个别孩子就流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而且在以后的教学、教育中,我提及我教过的农村孩子都会解答此类题目时,个别孩子就会说“吹牛吧”,唉!学生和家长戴着“有色眼镜”看我,对我的不信任,让我很无奈,无言以对。于是,我暗下决心,好好干,用行动证明我们农村的教师也不赖。于是,我每天认真工作,认真讲课,认真批改,认真辅导后进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负责的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力求学生都能听明白,对后进的学生,提问坡度小一点,让题目易懂,不要掉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自己树一点威信。 
              实验小学规定一节课35分钟,对于高段的数学课来说,难度很大,数学课中又免不了学生思考的过程,于是我只能节省自己教学环节上的时间,比如直入主题、多使用多媒体教学等,这样可以在出示题目和解答题目的环节上省下一些时间,于是在家备课时就经常挤时间制作和修改一些多媒体课件,教学节奏就快了很多,效果也比较好。城里的孩子,回家作业有些家长都辅导过,于是在课堂上就不够专注,认为反正有人教的,听不听无所谓,这样我也没把握他们是否都已掌握。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在解决问题教学时,我每天出2~3道对比题让学生集体过关,虽然做得很累,但效果还是蛮好的。成绩平均分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大了。 
              一直以来,我觉得教学工作是个人的事情,来到实验小学让我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让我感受到了和谐大家庭的温暖:看着我期末批改试卷忙,组内老师会主动帮我批改;对于难驾驭的学生,班主任会主动帮忙教育;还有一些生活上的照顾,如经常劝我多吃点,要好好休息……虽然辛苦着,但也幸福着。来到这里,让我感受很深的是这里的老师个个都是“多面手”。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实效,管理学生讲究艺术,把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管理得井井有条。于是,我一有时间就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及时弥补自身不足,进一步完善自身教学策略。聆听着老师们的精彩讲课,戴老师妙语连珠,宋老师颇有演讲风范,沈老师风趣幽默……看着孩子们在他们的引领下,那种陶醉在知识海洋里的神态,我真的由衷地佩服,更让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在这样的“大熔炉”里,我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今年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四十不惑之际,给了我一个学习的大平台,陌生的环境,但我并不觉得孤独,因为在这里,让我更多地感受到同事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给我出谋划策,为我打气。可以说,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面临一种挑战,尽管有种种困难,我努力用行动不断战胜自我,像刚毕业的新教师一样,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这一交流的经历将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写下难忘的一页。 
   
              ●什么是教师交流? 
              教师校长交流是指公办学校教师从一所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工作,并原则上随迁人事关系的流动过程。 
              ●交流对象是谁? 
              浙江省内的公办初中和小学,在同一学校,校长连续任职达到10年、教师连续任教达到12年,都应纳入交流范围。 
              考虑到部分教师的实际困难,超过50周岁的男教师、超过45岁的女教师、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等特殊群体,可不纳入或暂不纳入交流范围。同时,已有2所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工作时间均超过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区教师,也可暂不纳入交流。此外,对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这也给学校培养新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预留了时间。 
              ●如何交流? 
              在同一县(市、区)域内调动。 
              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将在县(市、区)域内进行交流,普通教师在就近片区内进行交流。其中,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原则上均要进行交流;县域内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包括省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总数的15%;符合交流条件的普通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会强制交流吗? 
              遵循“教师自愿”原则。 
              交流制度保证按照“教师自愿”的原则。同时,普通教师的流动比例可由各县(市、区)自主确定,具体的交流人选也由内部决定。 
              ●还能回原校吗? 
              城镇学校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3年后经考核合格的,可以选择回原学校任教。 
              ●对职业生涯有何帮助? 
              有利于评级、优先聘任。 
              从2017年起,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选省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被评选人须具有2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此外,在职称评审中,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应不低于城镇学校;对交流的教师,原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表现突出的,可在同一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内高聘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