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推进 余杭区“一亩山万元钱”后来者居上

05.06.2019  11:21

  近日,杭州市林科院副院长宣子灿与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一起走进余杭,探访余杭区“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建设和推进情况。走访发现,余杭“一亩山万元钱”行动在兴林富民政策的驱动下,充分调动林农积极性,以后来者居上的态势,蓬勃发展。

  政策引领,发展“一亩山万元钱”势头强劲

  余杭林业主要以“竹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为主导,但近年来,竹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市场比较低迷,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急需另辟出路,余杭林业在困难与挑战中发现机遇,对林业发展进行转型升级。2017年《杭州市余杭区关于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集中管理,对统一收购林药林菌产品达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关于兴林富民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富村惠农”三年行动(2018—2020)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总投资达到2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审定新增投资额的35%予以补助,并在“一亩山万元钱”的各环节、各关键点均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政策资金强势引领下,余杭“一亩山万元钱”行动如雨后春笋的态势蓬勃发展。

  家庭林场,示范“一亩山万元钱”深耕细作

  在余杭百丈乡仙岩村孟方荣的家庭农场里,他正肩扛锄头在竹林劳作。作为中国首批林业乡土专家之一,孟方荣对毛竹笋用林的经营很有方法。春天挖毛笋,夏天挖鞭笋,秋天有三叶青和黄精,冬天再挖冬笋。他每天在100多亩笋用林地上忙个不停,每年的产值可达到20多万元。他今年还要结合“一亩山万元钱”行动,继续扩大笋用林的经营规模,完善示范基地内的基础设施,把示范基地做大做好,切实发挥对周边农户的示范引领作用。

  土地流转,带动“一亩山万元钱”高效栽培

  土地集中流转后,集中进行规模化“一亩山万元钱”的高效栽培模式也在余杭山林做得风生水起。径山镇宝晟生态示范基地负责人王建民介绍说,他流转了260多亩林地,分别采取了笋用林、桃子、梨、杨梅等生态高效栽培,目前亩产可以达到3-5万元左右。在高效栽培上,他认为选择的品种和栽培的技术非常重要,2018年他对基地全部布控了管道喷淋系统,由电脑自动化进行水和肥料的精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工成本和精准控制了肥料的用量。

  国有林场,尝试“一亩山万元钱”多元经营

  在余杭国字号的长乐国有林场,有500多亩50年以上的松木林,林木上绑了铁皮石斛进行附生栽培,林下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布局,开展道地中草药栽培,打造了创龄生物科技的林产品品牌。林场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在森林体验上进行了多方尝试,长乐林场作为省级青少年拓展示范基地,每天都有中小学生过来零距离接触森林、认识森林、触摸森林、体验森林,感受森林中自然教育。林场还在森林康养上尝试森林太极、森林瑜伽和养生宣讲,成功创建了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以森林康养带动铁皮石斛的销售。无独有偶,在余杭半山的南山林场,也进行了自然森林教育的尝试,2018年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在林场种植了100多亩白及。

(杭州市林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