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慈溪版”安全生产监管新模式

18.11.2014  16:12
——来自全国中小微企业“安康杯”竞赛“策源地”的报道

    通讯员孙浙河、黄云鹏报道 慈溪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发源地,如今又敢为人先成为中小微企业“安康杯”竞赛“策源地”,该市通过竞赛,建立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工自治新模式。

  去年12月初召开的全国乡镇“安康杯”竞赛试点工作汇报交流会,对慈溪匡堰镇试点经验及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今年3月5日,慈溪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安康杯”竞赛试点工作经验推广会;6月9日,宁波市又在慈溪召开中小微企业“安康杯”竞赛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该市和匡堰镇等单位开展中小微企业“安康杯”竞赛的试点经验;9月22日,全国工会劳动保护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上发布了慈溪匡堰镇“安康杯”竞赛经验,该市的“安康杯”竞赛经验成为社会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新亮点。   “慈溪版”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之所以“全国热”,就在于其创新标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四创”模式,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竞赛活动瓶颈,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通过制定具体竞赛目标规划,决定用三年时间,即到2016年,全市镇(街道)、村(社区)“安康杯”竞赛参赛面达到100%;单建工会“安康杯”竞赛参赛面达到100%;“安康杯”竞赛合格镇(街道)达到90%、示范镇(街道)达到40%。   创新标准,全国首创“小微企业版”   慈溪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全市共有工业企业3万余家、三产企业7000余家、个体工商户5万余家,90%以上是小微企业,因为这类企业产业层次不高,安全管理薄弱,安全素质较低,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难度较大,一直是“安康杯”竞赛工作的短板。   “慈溪版”中小微企业“安康杯”竞赛的最大创新突破是创新理念,自制标准确立评价体系。   全国“安康杯”竞赛评价标准主要适合大型国企,全国、省、宁波三级开展“安康杯”竞赛基本采用这套标准体系。而对中小微企业来讲高不可攀,所以企业参赛积极性低下,竞赛工作进展较慢。   为此,该市因地制宜地探索制定简洁实用的考评标准,分区域、分类型、分行业制定竞赛标准。如制定镇(街道)竞赛考核标准;村(社区)、企业竞赛工作基本规范;村(社区)、企业(中、小、微)竞赛考评标准,规范竞赛工作。   新标准评价体系实施,开创了“以镇带村、以村促企”链条式竞赛新局面,重点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竞赛的组织主体和组织形式问题,消除了产业集聚区块、租赁企业等消防安全难点行业和单位参赛难的问题,通过以镇(街道)、村(社区)为组织单位,形成了“安康杯”区域性竞赛、行业性竞赛、企业间竞赛、专项性竞赛“四赛”联动的良好态势,使处在不同起跑线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够参与到“安康杯”竞赛中来。   创新体制,重心下移合力补“短板”   用“新思路”突破竞赛老难点,关键要创新体制补“短板”,该市在竞赛实践中不断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充分认识到只有把“安康杯”竞赛拓展到中小微企业之中,才能全面提升竞赛的效能,发挥更大作用。   为此,一改原来组织主体是安监局、总工会等部门为主、各自为政、力量单薄的状况,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出了“党政同推、工会同抓、村企同责、劳资同创”的“安康杯”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竞赛模式。   从去年开始,把竞赛工作重心下移,向镇(街道)、村(社区)所辖的中小微企业延伸。以市政府名义制定下发《慈溪市深化中小企业“安康杯”竞赛工作指导意见》;把“安康杯”竞赛列入市对镇(街道)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成立由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挂帅的“安康杯”竞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牵头协调日常工作。   目前,全市18个镇(街道)和慈东滨海区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以党政名义制定下发工作实施意见,召开动员大会,并把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社区)、企业,建立起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竞赛组织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村企运作、职工参与、社会支持”的竞赛工作新格局。   创新机制,职工自治模式强保障   最近,专程来匡堰镇调研指导“安康杯”竞赛的全国安康杯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副部长王晓涛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以前,抓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政府部门的事,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是工会的事。如今,因匡堰镇这项全国首创而改变,企业职工共挑了这副担子。”   用“新机制”确保竞赛新实效,无论是标准创新,还是体制机制创新,其核心是开启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工自治新模式,把社会治安管理的“群防群治”模式移植到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来。   目前,全市已建立市、镇、村(企)三级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协管员、职工代表巡视员队伍人数超过1万人,为安全工作提供人力保障。   以安全生产职工自治模式开展教育培训,市政府与社会办学企业合作,建立专业性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并依托农村文化礼堂、企业培训场所,积极开辟“安康讲堂”,坚持课堂专业教育培训与现场操作“微培训”相结合,建立法定代表人、安全员上岗资格培训制度,特别是新工人上岗、转岗安全培训制度,做到没培训不上岗、未取证不上岗。送培训到企业车间、班组现场,广泛开展“四不伤害”及“反三违”教育,宣传安全器具使用方法等,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创新载体,安全文化注入“新元素”   安全文化事关“安康杯”竞赛生命力、影响力、渗透力,该市不断创新载体,给安全文化注入新元素。   用文化艺术手段来诠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参赛者的兴趣度。近几年来,该市共组织了“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安全生产你我有责征文”、“杜绝安全陋习做到文明生产文艺演出”等10余次大型教育宣传活动,不断增强企业和职工安全健康意识,许多企业有了新的安全理念,如“没有事故不等于安全,没有事故隐患才是安全”、“与其把钱花在工伤赔偿上,不如把钱投到设备改造和安全管理上”等。   安全文化注入生活元素,激发社会的关注度,在传统“安康杯”竞赛“十个一”活动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写一封安全家书”、“作一份安全承诺”等新的“十个一”内容,把“安康杯”竞赛与家庭生活、亲情利益关系结合起来,把安全承诺与个人日常行为和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心结合起来。作为安全文化注入情感元素的新尝试,全市已建立各类企业心理咨询(辅导)室80余家,有心理辅导志愿者100多人,为广大职工开展各类心理辅导服务,实现企业与职工和谐、安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