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局:“内征外引”加强营改增试点人力资源保障

13.05.2016  19:48
随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基层国税部门工作量大量增加,人力资源捉襟见肘。面对复杂艰巨的改革重任,绍兴市局牢固树立“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的工作理念,提前谋划,优化资源配置,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破解工作难题。

一、拓展外部资源,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多元化

一是增加招录力度。对营改增实施后的人员缺口提前做好预估,在第一批公开招录58名的基础上,第二批再增加招录名额54人。2016年计划招录公务员112名,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75%,为国地税分设以来最大的招录规模。

二是引入税校合作。首次与在绍高校(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开展税校合作,设立10个勤工俭学岗位,为营改增工作增添生力军,同时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实现了税校共赢。

三是借力合作平台。借助国地税合作平台,全市国税系统各单位积极与地税部门衔接用人事宜,直接向地税部门暂时借用工作人员24名,只需经过简单流程培训即可直接上岗工作,提高了用人效率。

四是购买社会服务。为弥补新录用公务员报到前的人员缺口,应对5月1日营改增试点前后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及时与人社部门联系,采用劳务外包的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增加辅助人员数量76人,用于承担营改增基础性工作。

二、深挖内部资源,发掘人力资源潜能

一是组建应急小分队。成立营改增应急小分队,将近年来离开大厅岗位的年轻干部、业务骨干、技术服务商等纳入其中,开展突发情况人员应急演练,以应对突发性、临时性的工作任务,根据“哪里紧急,支援哪里”的思路,全力以赴应对办税业务高峰期的工作挑战。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涉及营改增工作的党支部中成立党员先锋队和党员突击队,号召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用工匠精神把营改增试点工作做扎实、做精细。

三是优化一线部门人员配置。优选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年轻干部下到地税分局进驻点。及时进行人员调整,配齐配强涉及营改增工作的单位的工作人员。细化办税服务厅岗位职责,建立一人多岗、固定和流动岗相结合等工作模式,实现岗位相互兼容、人员相互融合、工作相互协调。

三、完善考核激励,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

一是实施个人绩效管理。将营改增工作表现与个人绩效的个人努力程度考评挂钩,做到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各层次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加强劳动纪律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开启“5+2”、“白加黑”工作模式,明确在营改增期间一线部门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和外出,确保人员不离岗、工作不脱岗,进度不掉队。落实加班补休制度,针对因工作需要在节假日、休息日加班的工作人员,事后给予补休,即保证了工作进度又保障了干部权益。

三是重视干部的激励和引导。在县(市、区)局积极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进一步拓展干部职业发展空间,并将营改增工作表现作为干部晋升参考依据。

四、实施分类培训,提升干部素质和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全员培训。利用周一夜学开展集中培训,邀请总局培训专家对营改增政策进行解读,使全体干部对营改增的基本知识做到应知应会,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专门业务培训。对营改增涉及到的税收政策和征管软件知识,及时组织开展各类专题知识培训,开展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集中培训,以提高干部的税收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适应征管改革的变化和纳税人的涉税服务需求。开展办税服务厅新老工作人员的营改增政策集中培训,下发资料,专人授课,集体讨论,确保一线人员熟知营改增税收政策和操作流程,提高业务水平和办税效率。

三是开展国地税联合业务培训。共同编制联合培训计划,统筹调配培训师资,整合培训内容,开展干部内外培训,共同做好培训结果的评估、反馈,共享培训基地,不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的经验分享交流。

截至目前,绍兴市局已聘用营改增试点工作人员76人,新增专用办税大厅8个,增加营改增窗口76个,开展由税务干部主讲的纳税人培训150余场,培训纳税人近5万户。各项营改增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户籍确认、优惠资格登记、税种登记、票种登记、优惠资格登记被事项均达到了100%;办税大厅秩序井然,没有出现长时间等待办税现象。(绍兴市局 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