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林绘丹青”党建工作室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21.07.2021  18:48

我对今年的山核桃收成有信心了!”虽说离白露节气还有近两个月,但建德市三都镇后宅村的山核桃种植大户万红军,已经开始盼望着开杆时节。

但你知道吗?几个月前,万红军还对今年的收成忧心忡忡。

十几年前,万红军承包了100多亩山地,尝试种植薄壳山核桃树。去年首次进入挂果期,原本以为丰收在即,谁知每棵树只结了四五斤山核桃果,果肉也不饱满,基地总产量不过500斤。

他急坏了:“像我家这个品种的山核桃,一般一棵树至少能产出四五十斤的果实,怎么会相差10倍呢?”今年春天,趁着建德市林业局“林绘丹青”党建工作室的科技干部“下乡义诊”,万红军反映了他家的问题。

建德市林业局科技干部郎学军、邵慰忠立即跟着万红军上山,去他的种植基地查看,很快就找到了“病因”——由于土壤缺钙,再加上他家“发育中”的山核桃树仅在四五年前修枝过一次,导致了山核桃树的结果枝条“野蛮生长”,枝条长得太细、太弱。

两位专家耐心地向万红军“科普”:“山核桃树一般要长到15岁,才进入盛果期。你家的树还‘小’,刚挂果,产量本来就要少一些。尤其你还不常给树‘剪头发’,这为数不多的营养可不就‘只长树不结果’了嘛!

问题找到了,那就“对症下药”:营养不够,那就撒石灰“补钙”;结果的枝条太细,那就把张牙舞爪野蛮生长的多余枝条修剪掉。

为了更好地指导山核桃树种植,开始的半个月时间里,两位专家几乎每天往万红军家的基地跑,一边教他往树下撒石灰,一边爬到树上亲身示范如何给山核桃树修枝整形,有时候甚至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傍晚5点。

万红军为此很感动:“林业局的科技干部现在就像我的家人一样,特别用心。前几天,他们还特地打电话提醒我:明年4月,要在树干上涂石灰,这样防害虫的效果更好。

有了林业科技干部“一对一”的指导,万红军在种植路上找到了安全感、踏实感。如今,通过专家们的良种选育及授粉品种配置技术,地里一直被认为“光长树、不结果”的西洋薄壳山核桃马罕发生了质变——基地里的1000多棵山核桃均已长出了小果子,这一喜讯让万红军坚定了干下去的信心。

说实话,管理好这片山林并不容易,一个人在这里摸索,有时候还是会陷入迷茫,这种‘一对一’的联系办法,不仅是技术支持,更是心灵上的温暖。”万红军对林业科技干部由衷地感激。

此外,在林业科技干部的指导下,他的基地上还种起了品种丰富的果树,养起了波尔多羊、鸡、鸭,地里还种上了羊喜欢吃的黑麦草,种起了蔬菜,尝试着发展更多的林下经济。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以服务林农为己任,践行我们的初心。”郎学军说,“我们要为林农保驾护航,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开花。”郎学军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他一直在和林业打交道,不仅把自己“”成了建德市里的林业技术首席专家,还大力开展了油茶良种化及低产林改造、香榧、山核桃等项目建设,为农民致富找到新路子。

林绘丹青”党建工作室就是以郎学军为首席专家的技术服务队,围绕送技术、送服务两大主题,以“主题党日+服务”的形式,突出业务与党建相结合,将支部建在林间地头,组织技术服务队前往香榧、油茶、薄壳山核桃等基地,开展免费“义诊”、病虫害救治等,启动“红色引擎”,驱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老百姓鼓腰包。

围绕打通农业产业富民增收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下沉基层,主动问需,合力解决。今年来,建德市林业局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基层,主动问需,着力在为民服务办实事上下功夫,利用林业干部技术优势,以“林绘丹青党建工作室”为主体,开展“科技下乡”服务17场次,解决相关问题25个。同时成立了“建德市山核桃技术指导群”“建德市香榧基地技术指导群”“建德市林下经济技术指导群”等专业的技术指导微信群3个,全市共有200多个林业企业、大户、种植户入群,小问题,一条短信就能解决;大问题,一条短信就能呼叫到林业专家到现场解决,从而打通技术服务指导“最后一公里”,实现林业产业富民效应。

(建德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