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城2017年消费投诉增长呈现四大特点

22.01.2018  11:22

  2017年度,杭州市下城区市场监管局全面实施“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通过各种渠道共受理各类信访投诉举报13559件,较去年同期上升51.77%,为消费者挽回损失406.80万元。经对上述投诉举报件进行总结分析,可得出2017年度下城区局受理的投诉举报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投诉举报渠道及数量显著增加。 2017年,下城区局受理消费投诉举报总量比去年增加了51.77%,是有史以来总量最高的一年。全年的消费投诉举报总量呈现逐月上升的态势,受理渠道包括杭州市局整合的12315、96311、96317、12365等热线,新增开通的浙江省政务平台和国家12315网络投诉平台,以及信函举报件。该局共处理来信来函共计1086件,信函多数格式规范,诉求目的明确,多为一些职业打假的来信来函。
   二是食品类投诉举报屡创新高。 食品是人们日常消费最为关注的商品之一,有关食品方面的投诉量也逐年增长。今年,该局受理处置食品类投诉1289件,同比上升了19%。投诉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食品存在变质发霉、过保质期、三无产品、短斤缺两、标识不规范等问题,消费者提出索赔要求居多。第二,老年市场面临保健品宣传风险。2017年,该局受理的保健品的举报投诉达159件,占12%,经归纳分析,该类投诉主要是被投诉方以组织听讲座、旅游等形式,抓住老年消费人群养生长寿的心理,虚假夸大产品疗效,忽悠老年人购买,由于推销场地往往是短期租赁的宾馆会议室等,维权难度加大。
   三是服装鞋帽类投诉居高不下。 全年服装鞋帽类投诉1237件,占商品类投诉的21%,同比上升31%。一方面,职业打假索赔件数量剧增。仅2017年第四季度服装鞋类投诉举报涉嫌虚假宣传、广告法违法达231件,占比49%,此类投诉件60%以上为网络销售行为,投诉人目的明确提出了查处和索赔的要求,据统计,因网络渠道购买的服装鞋类质量、标识等问题提出赔偿的达545件,占比44%;另一方面,服装鞋帽等产品客观上仍存在质量问题。2017年度,下城区新开商场存在商品品牌杂乱、服装质量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商品质量监管不容忽视。该局先后分四次对武林商圈商场、超市、专卖店销售的服装、鞋类商品开展质量监测,抽检76批次,抽测结果显示,33批次不符合标准,检测合格率仅57%。该局对于存在质量问题均立案调查,并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四是预付式消费纠纷呈增长趋势。 2017年该局共处理文化、娱乐、体育服务投诉520件,占服务类投诉7%,同比上升了35%,其中80%以上为预付式消费纠纷,商家通常以办会员卡给予折扣优惠的方式销售预付卡,消费者为了得到优惠通常都能接受购买消费卡。引发纠纷关键在于经营者以各种促销打折为由,诱惑消费者盲目购买,一旦消费者因服务不到位等因素要求退费时,往往受到各种理由的阻扰,权益受到侵害。自“浙版新消法”出台实施以来,从预付式消费的经营者主体资格、预付金额限制、凭证合同内容以及依法查处手段等方面规范了预付式交易行为。然而“浙版新消法”指定处罚权在商务部,而消费纠纷处置移交至市场监管部门处理,给该类纠纷处置带来一定难度。

杭州下城多举措开展医疗美容机构整治行动
  春节将至,为了进一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工商局
慈溪局发布2017年度慈溪市十大消费陷阱
  日常生活中遇到消费纠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