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速度:紫金港立交南北向高架主体结构提前合拢贯通
峰会速度:紫金港立交南北向高架主体结构提前合拢贯通
3月28日晚7时,随着最后一联主线高架ZJ5-ZJ7箱梁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紫金港立交工程南北主线高架主体结构合拢,实现全线贯通,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多月。这充分显示建设者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好效果”,克难攻坚,强势推进工程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据悉,紫金港立交为国内首个半苜蓿叶全互通立交,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架+隧道”形式的立交,位于文一西路与紫金港路交叉口,文一路东西主线为地下双向4车道隧道,施工范围长约0.68公里,其中主线隧道长约0.45公里;紫金港路南北主线为双向4车道高架桥,施工范围长约0.82公里,高架与隧道通过匝道进行沟通。紫金港立交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文一路与紫金港路两条快速路的立体互通转换,缓解城西交通压力,更利于城西居民的出行。
南北主线高架主体结构提前一个多月实现全线合拢是怎么来的?据建设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介绍,主要是采取了三项措施:
首先,优化调整方案,攻克施工顺序难题。 按照常规,紫金港立交段工程的施工顺序应是先“地下”、后“地上”,为了保障峰会前南北向主线建成通车的目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施工顺序进行了调整,改为“先实施主线桥梁、后进行隧道同步施工”,这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于是,参建各方通过隧道方案优化、加强第三方监测、调整施工作业机械等措施,尽可能减小深基坑与桥梁施工的相互影响。比如,主线高架下方隧道原本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固,由于主桥建成后净高受到限制,因此将地基加固方式改为高压旋喷桩;同时,增加对桥梁和桥桩部分监测点布置和监测频率,全过程对桥梁、管线进行监测,确保施工期间安全;还将长臂挖机改为小型挖机,尽可能减小主桥建成后的净高对深基坑施工的影响。
其次,各方合力助推,克服交通改道和管线迁改难题。 紫金港立交工程地处两条主干道路的交叉口,施工期间需要多次交改,且地下管线复杂,尤其是220kv和110kv的电力沟与普通10kv电力沟不同,改迁难度极大。由于既有紫金港路、文一路上管线已经密布,要找出一个既不影响隧道施工,又不影响电缆铺设规范,且能和建成后其他管线不冲突的路径非常不易。对此,原本是施工单位做的,建设单位市城基中心、设计单位浙电院、华东院在前期规划中,主动提前介入,反复踏勘研究,采用GPS定位仪逐个对井位进行放样、探挖,在施工前期对线路进行了地毯式的定位,最终确保220kv和110kv的改迁顺利实施。
再次,精细化闭合管理,形成又好又快建设浓厚氛围和 “ 峰会速度 ” 。 为了实现6月底南北向主线建成通车的目标,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倒排计划,落实责任,将每一步工作细化到每一天、每个施工段,甚至春节期间“人休工不休”,建立现场参建各方例会制度,对照建设进度计划和安全质量标准找问题,一律“现场发现、现场解决”;建设单位现场人员每天在工地对每一部位进行拍照留存,每天傍晚以图文形式出具建设单位每日一报,整理存在问题、意见要求发有关领导及参建各方,第二天再对问题进行复查闭合。同时,建设方每天发布工程建设情况、宣传典型人物事迹,形成了这个工程又好又快建设的浓厚氛围和“峰会速度”。
市城基中心表示,接下来,该工程将进入主桥桥面及交通标志标线、景观照明施工阶段,确保在6月底实现南北向主线建成通车;同时,稳步推进东向北、南向东、北向南、东向南主线4条隧道建设,狠抓工程细节质量,全力打造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