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古县国有林场推进改革纪实

26.12.2017  10:41

核心提示:国有林场如何摆脱困境?关键在于思路变革,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古县国有林场以保护生态为先,以保障民生为本,以“管好林、育好林、用好林,保工资、保吃饭、保民生,抢机遇、抓发展、搞增收”为发展总方略,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成功趟出一条国有林场图强向上的科学发展之路。

松涛阵阵,绿意涌动;核桃连翘,牵手而生;政策制度,掷地有声;干部职工,意气风发。步入今天的古县国有林场,改革的春风扑面吹拂,生态和民生双赢的格局让人振奋。

古县位于临汾市东北部,地处太岳山深处,古县国营林场是该县唯一的林场,管护着全县最精华的林地。近年来,该林场以大山为依托,活念生态经,托举绿色梦,谱写出了一首“森林安全、生态优美、生活改善、活力四射”的变奏曲。

改革创新激活力

创建于1971年的古县国有林场,是古县唯一的地方国有林场,林场现有职工62人,辐射5个乡镇、20个林区村,总管护面积14.42万亩,涉及牛儿岭、双泉、草峪岭、木炭沟、祖师顶和水地沟6个营林区及西庄苗圃,其中林地8.22万亩,活立木蓄积37.20万立方米。

林场改革之前,体制僵化、资源退化、经济恶化。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古县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临汾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临汾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林场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坚持改革延伸到哪里,问题就化解到哪里。

与此同时,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国有林场改革领导组,制定《古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并明确提出林场要以保护生态为先,以保障民生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16年12月28日,古县财政局正式下文,将林场纳入全额事业单位。县财政先后拿出180万元,帮助林场新建了5个管护站和1个瞭望塔;投资85万元,新修、拓宽、维修林区主干道74公里。协调通信、电力等部门,投资135万元,解决了国有林场两个管护站的用电、通信问题,逐步实现了“五通”,有效改善了林场林区环境。

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到位、保障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政府主导,强力推进,古县国有林场的变革之舞由此拉开帷幕。林场先后制定和完善20余项规章制度,层层签订管护协议书;打破地域藩篱,积极筹措资金回购林地4000余亩,为林场发展壮大创出一条路子;立足培育林场内生动力,一系列科学的发展机制、灵活的合作机制、有力的支撑机制先后 “出炉”……这些漂亮的“自选动作”,准确“点穴”,打通了林场发展的“死结”。

护林增绿兴产业

改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随着国有林场改革步伐的推进,林场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必须要变。而这当中,变“砍伐”为“守护”则是重中之重。

古县国有林场场长张春荣说,林场推进林改的核心方针就是“管好林、育好林、用好林,保工资、保饭吃、保民生,抢机遇、抓发展、搞增收”。

俗话说得好:一分造,九分管。在管林上,林场的基本要求就是“山有人管,林有人护。森林管护、人人有责”。为此,林场推陈出新领导蹲点包片管护制度,并配以网格化巡查;2016年,在祖师顶管护站新建了360热成像森林防火设备,监控范围达200-300平方公里,实现了林场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为提高巡护效率和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林场为每一位职工配备具有定位系统的巡护手机一台;制定了防火实施方案、防火预案,并划分责任区,组建60人的森林防火应急小分队。突出网格化巡查、信息化监控、科学化管理,严丝入扣护林、管林,六年来该场所辖森林资源实现“零火灾”,重大涉林案件及森林病虫害实现“零发生”,有效确保了生态资源的安全。

一手多管齐下“护林”,一手坚持不懈“育林”。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古县国有林场积极整合各类政策和资金,先后完成中幼林抚育2.6万亩,更新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多方筹措资金,回购林地0.4万亩,一举使辖区内的森林蓄积量达到37.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7.3%。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按照“远山严格保护,近山科学利用”的原则,林场筹资200余万元,建成集核桃种植、节水灌溉、科技推广、气象服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核桃种植示范园200亩,使核桃真正成为强场富民的支柱产业;为2个林区村争取资金180万元,发展优质核桃林3000亩;发展以核桃、连翘、水曲柳、油松为主的苗木500亩;引进古县华海天宇农业发展公司、裕丰特新农业开发公司,发展连翘经济林3000亩,实行立体种植,使有效的森林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鼓励支持林场职工依托优势,启动实施“双万”工程,即发展核桃1万株、连翘1万亩,并积极探索了“收益分成”共享机制,实行经营利润“二八分成”,即职工分红80%、林场分红20%,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增加了林场职工的收入,又增强了林场发展的后劲。

在老龄化加剧、生活压力大、空气污染严重的当下,森林康养开始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最后一块净土——森林里,静心,养肺,森林旅游由游山、看水、赏景向健康养生转变。借中法国际交流会把古县国有林场作为室外参观交流的机会,林场领导聘请省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十年规划,并把森林康养作为兴林富场,为社会提供最优质公共服务的项目进行了规划,把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务林人精神的祖师顶、木炭沟辖区内的20余个景点作为打造的重点,依托政府借助社会力量和自身的努力,先后完成集防护与健身运动为一体的防火通道15公里、木栈道1.5公里。新建观光平台、八角亭、公厕、森林监测等基础设施,为下一步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夯实基础。

保障落实壮筋骨

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绕不开职工的民生问题,而焦点、热点问题则是事关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利益的工资待遇、住房及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

不让一个林场职工在改革中掉队。”古县在推进国营林场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的原则,总是设身处地为林场的“筋骨”——职工着想,积极协调解决林场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从2014年起,县财政即将林场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150万元,解决在编职工的工资及“五险一金”问题,对不在编人员则全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工待遇资问题。新建5座天保站,解决了4个天保站的用水问题。县政府紧紧抓住林垦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在县城腹地无偿划拨土地4.5亩,出台了水、电、气、暖、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优惠政策;投资1300余万元,新建框架结构综合楼1栋,解决了办公和全场所有职工的住房问题,真正实现了“让国有林场贴近现代文明,让现代文明走进国有林场”的发展理念。

人稳林安,确保了林场干部职工人心思进、爱岗奉献、奋发有为,为林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以来,古县国有林场林地面积增加228.99公顷,达到了9651.02公顷,活立木总蓄积净增长21.90%,振兴林场,实现青山常绿,后继有林。林场职工工资较2010年翻了一番。林场先后被临汾市授予天保一期建设先进单位;被山西省绿化委员会、山西省林业厅授予“绿色生态林场”;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林业厅评为“先进集体”称号。

坚持生态为重,以改革促进绿色崛起;坚持发展为先,以改革提高经营效益;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保障职工权益。林场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生态民生互促,资源经营持续,林区富裕和谐……搭乘改革改制的春风,今天的古县国有林场,嘹亮唱响了一曲先行先试、树标立杆的林海妙乐!(记者 闫红星)

江山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公益林护林社会化管理新模式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塘江重要源头之一,是一个典型的“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省重点林区县(市),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18.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