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2018年推广至全国

23.09.2015  08:15

国际在线报道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按照《意见》要求,中国将探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并在2018推广到全国。

根据这份意见,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表示,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这份意见显示出中国经济开放的进度和速度都是比较明显的:“实际上咱们国家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有差别。有些行业国企进就很容易,民企就很难进,比如基础设施,比如电力、铁路、通讯,民企就很难进入,甚至就连钢铁,一些竞争性的行业,汽车,民企都很难进,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禁止和限制。如果在全部的产业,全部的经济,全国都能否实行统一的、公平的、不分所有制的,不分经济体不同的公平的对待的话,那么开放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意见》指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由中国国务院统一制定发布;地方政府需进行调整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从2015年至2017年,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累经验、逐步完善,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有分析担心,在全国统一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可能造成“一刀切”的局面,反而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经济自主性。袁钢明对这种看法持保留意见,他认为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可能越是需要在体质机制上放活,以吸引更多的发展机会:“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中国地区之间也是看资本愿不愿去的问题。有些地方其实上早就放开了,但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好像有些限制。我们现在指的是体制、政策、规定上不能有差距。甚至我们这样说,对于一些发展慢、甚至是改革滞后的地区,可以放的更开的一点,才能够吸引别人进去。”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本月初发布报告,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就是PMI为49.7%,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降至50%的临界点下方,显示出制造业增长动力不足。袁钢明研究员表示,在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十分明显的背景下,更加需要释放市场经济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活力:“想尽办法要激活活力,要让更多的潜力,潜藏在经济内部的活力要释放出来,这种活力主要是来自民营经济,来自市场活力的经济。这次想尽办法放开各种控制,放开由国家所谓审批制度、审批项目、审批投资、审批贷款的各种各样控制性的做法,放的更活一点更松一点,就是解决当先困难最好的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