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台建设山水城市 建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21.03.2016  20:09
  

 

  发表时间:2016年3月21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

  ◆本报通讯员陈再明 林为  记者晏利扬

   

  城市绿化越来越上档次,生活环境越变越美。近年来,以“神山秀水”闻名的浙江省天台县瞄准“科学增绿”、“生态增绿”、“见缝插绿”,实施“绿满天台”行动计划。

  目前,天台县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3.6%,绿化覆盖率达3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8平方米,已建成公园绿地169公顷,初步形成以城市综合性公园为基础、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为辅,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入城见绿,景随步移

  由上三高速公路进入天台县城,路口的绿化让人的视线倍感滋养。这一大片绿地显然与商业无关,天台县为城市“门面”留下了多达4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如果让时光倒流3年,这里还只是一个建筑凌乱的建材市场。

  变化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当地的公路主干线两侧全部一改破败杂乱景象,以一身楚楚的“绿冠”而光彩照人,展示了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的绿美结合理念。经常跑天台的上海旅游车司机张勇说:“这样开车不疲劳,很享受。

  在60省道飞霞路至天桐路段,长期以来,此处自然山体没有绿化,杂草连片,了无生态景观效果。现在,该路段约3万平方米的区域内,当地以香樟、无患子、黄山栾树等高大乔木为主,并适当配以桂花、紫玉兰、秀丽四照花、红叶李等小乔木,辅种花叶蔓长春、大花六道木等地被植物,达到乔、灌、地被植物的合理搭配。

  对于景区入口处的绿化改造,天台县匠心独具,注重品位和档次。在靠近县城的赤城景区入口,山体地势陡峭、杂草丛生,有大面积的断崖面和低洼地,生态景观效果极差。该县园林处因地制宜实施设计改造,以宝塔型的高大乔木作为背景树种,从后到前依次种植各类乔木、灌木,使得入口段自成景致。

  天台县还注重加快建设林荫停车场,在尽量满足停车量的情况下,合理配置绿化空间,形成林荫式停车场,林荫式停车场推广率为67.92%。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

  “门外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空气新鲜景色好。”赤城街道紫东社区居民陈耀生活在花园式人居环境中,他家附近的绿化植被分外怡人。

  这个占地0.68平方公里的开放式移民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有大小花园(公园)31个,绿化带3000多米。曾有一阶段,该社区的部分花园(公园)及绿化地块和绿化带因花木不多,加上人为踩踏、擅自种植蔬菜等原因,绿化变了样。社区主任齐丽英感到最难做的是绿化工作。

  2013年,这个社区先后动员2600多人次参与整治。违章建筑被拆除,占道堆放被清除,圈占的菜地被清理……社区“杂乱脏”旧貌被彻底改变。

  现在,这个社区绿地率约30%,花园(公园)植树造林率100%,带动家家户户居民在自家庭院和房顶阳台种上了吊兰、桂花、葡萄等花木。齐丽英说:“搞好绿化不是做给别人看,目的就无非是让居民有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生活得更舒心。

  2014年以来,天台县开展开门见绿行动,使市民走出家门就可进入绿荫环绕的绿色空间,缩短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同时大力开展社区、庭院绿化,见缝插绿、见空布绿、立体造绿,使每一个园林绿化项目都是一个艺术品,使居民“开门见绿,推窗见景”。

  目前,全县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占30%以上,改建居住区绿地率25%以上,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为87.46%。

   休闲见绿,流连忘返

  在始丰湖公园周边高处鸟瞰,湖光山色,如诗如画。这里保留了自然纯朴的湿地景观风貌,又植入了一些功能性设施和文化内涵,妥善处理了林、堤、湖、水、城、人之间的关系,是当地一处非常难得的原生态景观。正因此,有人说:“与其说它是一个公园,倒不如说它是一个景区。

  像这样拿得出手的绿色名片,天台县已不止个位数。而这也成了许多人们“常驻天台不愿返”的理由。

  天台县有“六溪穿城”的自然条件,在创建园林城市过程中,天台县结合“五水共治”工作,在始丰溪、三茅溪、赭溪等主要溪流通过疏河清淤、河岸植绿等综合治理,使河道绿化建设水平上档升级,建成区水系呈现了水清鱼现、岸绿可憩、景美可赏的生态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