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区唱响盛“柿”欢歌

12.10.2021  15:52

  金秋时节,柿子熟了。当下,天台各地轮番上演盛“”欢歌。

  日前,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雷峰乡“云上集‘柿’·共享共富”文化节在天台县茶丰村举行。当地久负盛名的红朱柿迎来上市季,满山绚丽的丰收场景和红黄相间的柿子吸引了各方游客观柿品柿。杭州一家公司一口气认购了村里的10万斤红朱柿,令人拍案叫好。

  柿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诗经·尔雅》中就有最早记载。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具有味甜、汁多、肉细、适口的特点,被誉为果中圣品。古人赞它:“色胜金衣,甘逾玉液。”植物学大家林奈有“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的感慨。

  柿树是落叶大乔木,抗旱、耐湿、结果早、产量高、寿命长,通常高达10米以上,它不嫌土地肥瘦,不择地势高低,或依涧而居,或临岗而立。因此又有了“铁杆庄稼”和“木本粮食”之称,民谚有云“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据说明高祖朱元璋就曾带头以柿代粮,充饥果腹。

  柿子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俗话说“一个柿子十副药”,民间更有“心累吃梨、腿累吃柿”的经验。柿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予以充分肯定。另外,柿果多呈红色,民间有“红红火火”的象征。又因“”谐音“”,人们便把吉祥喜庆等美好的内涵注入其中,于是便有了“柿柿”如意、万事(柿)如意、好事(柿)成双的美好寄寓。

  据了解,茶丰村种植柿子历史悠久,树龄超百年的老柿树有50多株,最老的红朱柿树龄已超过200年。目前全村红朱柿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发展茶柿混交林1000余亩。利用生态和资源优势,当地连续4年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柿文化节,有力地带动了乡村旅游。200多户村民靠种柿子、茶叶和销售芋头、板栗等实现增收致富,人均收入从几年前的3000元提高到1万多元。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春天采茶叶,秋天采柿子,家家户户都过上幸福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呀。

(天台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