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去年GDP达2497.27亿元 同比增长13.9%

02.02.2015  16:51

  从贵阳市统计局获悉,据初步核算,2014年贵阳市完成生产总值(GDP)2497.27亿元,增长13.9%,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6.5个、3.1个百分点,绝对值占全省的比重达27%;完成财政总收入654.69亿元,增长16.1%。
  去年以来,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精彩亮相,贵阳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行,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对外开放“桥头堡”和经济增长“新引擎”正在形成;贵广高铁开通运行,贵阳迈入“高铁时代”;吉利M100甲醇汽车项目签约,填补贵阳轿车整车制造空白;获批成为全国移动金融试点城市,率先发行符合央行标准的移动金融SIM卡……一系列重大平台、重大举措的成功搭建和有效实施,扎实推动了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产业支撑更加坚实
  从第一产业看,全年农业增加值达108.02亿元,增长6.6%,粮食产量取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5.92万吨,比上年增长6.1%,实现恢复性增长。
  从第二产业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万元统计口径)完成636.06亿元,增长12.2%,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9个和0.9个百分点,呈现出三大向好趋势:一是非公有制工业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以来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全年达到22.3%,绝对值为269.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4%。二是园区工业比重持续提高。全市12个工业园区整体发展较好,园区工业增加值545.32亿元,增长13.9%,绝对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7%。三是特色产业引领工业发展。六大支柱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475.72亿元,增长15.1%,绝对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8%。
  从第三产业看,全年完成增加值1412.66亿元,增长14.3%。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发展较快。全年旅客航空吞吐量1252.55万人次,增长19.6%,旅客铁路发送量1570.9万人次,增长7.0%;航空货邮吞吐量8.21万吨,增长6.1%,铁路货物运输量3398.5万吨,增长1.0%。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0.8%,其中快递业务总量增长48.0%。全年接待游客7240.1万人次,增长20.2%;旅游总收入完成874.39亿元,增长20.0%。
  金融服务业持续发力。到2014年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992.20亿元,增长18.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560.51亿元,增长21.3%。
  需求拉动更加稳定
  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强力拉动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顺利,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36.06亿元,增长19.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17.60亿元,增长3.5%;民间投资完成1869.54亿元,增长11.6%;产业投资完成1116.36亿元,增长12.0%。
  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举办多场促消费的博览会和展览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和亮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8.58亿元,增长13.1%。
  内外贸易增势较快。全年引进内资项目31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990.23亿元,省外到位资金2260.95亿元,增长35.7%。实际利用外资7.62亿美元,增长20.9%。进出口总额78.42亿美元,增长24.1%,其中出口72.72亿美元,增长30.3%。
  质量效益不断向好
  财政收支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54.69亿元,增长16.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1.59元,增长19.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48.65亿元,增长14.0%,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为31.94亿元,增长17.6%;住房保障支出21.62亿元,增长61.0%,增幅高于全市财政支出47.0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61元,名义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6元,名义增长12.7%。
  就业形式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21.12万人,增长3.9%。
  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比上年上涨2.7%,八大类消费品呈“七涨一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