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打造治水“环境改造样本美镇”

05.05.2016  01:14

  新桥镇是国家环保部确定的首批全国塑料集散地重点整治乡镇,受废旧塑料拆解、垃圾行业影响,该镇水系整体污染严重,多为劣五类水质。自开展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工作以来,台州把新桥镇作为产业倒逼转型升级、城乡环境整治突破口,由政府治水转变为全民治水,开展镇村联动试点,目前新桥镇成功入选我省“环境改造样本美镇”。台州在新桥镇试点取得成效基础上逐步在全市全面推开,带动全市的生态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全市的治水工作,目前,该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为优秀,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8.9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79.5%。 

  一、改造“”,转变治水主体 

  一是由“门外汉”到治水专家。推行“四级联动”河长制,组织河长到赴辰光植物园、崇明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所、同济大学等治水先进单位取经充电;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组织各级河长、联河干部及“两代表一委员”、各村(居)书记、主任上百人开展沿河踏勘,为28条河流、62段河道分别制成“治水百晓图”和六类“治水作战导航图”,挂图作战、分段明责、列表推进,让问题、办法和进度一目了然。“五水共治”开展以来,锻炼和培养了一支过硬治水队伍,绝大多数镇、村干部由治水门外汉变为知水、识水型干部。 

  二是建立投工投劳机制。下林桥村两班子带头捐款,各户村民投工投劳集资70余万元自行对后蔡池塘开展综合整治;东蓬林村自筹100余万元对应家庄潭进行整治,镇里给予治水技术支持并通过项目包装申请补助56万元。这种“户建村助、村建镇补”的全新治水模式在全镇迅速推广。 

  三是建立全民护水机制。治水更要护水,新桥镇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社团组织和学校、村居等单位的作用,动员全民参与“五水共治”与生态创建工作。新桥镇组织“巾帼护水队”、青年志愿者、企业义工开展“清三河”沿河垃圾清理30余次;创立村民联防队“一岗双责制”,即一支队伍两样职责,负责全村的治安维护和日常河道保洁任务;组建了19支党员护塘队,实施河塘分片包干制度,由村民党员冠名河塘并定期清理垃圾。 

  二、改造“”,强健水环境“体质” 

  一是坚持全域式治理。新桥镇于2013年启动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水,一期工程覆盖8个村居,已完成34.5千米管网建设,农户“四水接入”率达95%;二期工程覆盖5个村居,目前正在全面施工。此外,新桥镇因地制宜在4个地势较低的村居实施污水分散式处理,其中长洋村采用的人工湿地分散式处理技术更是兼顾了污水处理与景观效果。目前,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高达89%。 

  二是坚持综合性治理。采取“一拆二纳三景观,四清五联六生态”的综合治理手段系统推进治水。全面开展“歼灭垃圾河”行动,清除沿河陈年垃圾4500余吨,清理拦河渔网60余张,沉船5艘;全面开展“歼灭黑臭河”行动,三年多来总计完成了对17条河道、18.8公里清淤,清理河塘220余口、面积18.05万平方米。拆除全部违法占用河道、严重影响河水流通以及生产生活废水直排河道的违章建筑,共8.2万平方米。 

  三是坚持科学化治理。结合治水实际,以当地丝网产业为基础研发了一种适合放置水生植物的“控根器”,控根护根,改善水质;制造了一种三维互通的生态挡墙,用于生态护岸,增强水的自净能力;引进阿科蔓人工纤维水草,为藻类、微生物群体的繁衍提供空间,利用生物酶和生物絮粘剂的生物化学途径去除污染物,水质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引进了上海同济大学专门设计的SYD水生态系统,通过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13种水生动物丰富生态多样性以净化水质。经检测,该镇的前七份内河氨氮、总磷指数、高锰酸盐指数均由劣五类转变为二类标准,整体水质有了质的飞跃。 

  三、改造“业态”,强健产业“筋骨” 

  一是铁腕治水堵源头,以堵促改。开展废旧塑料整治“百日歼灭战”,累计取缔非法电镀、非法酸洗加工户12人;依法从重从严追究当事人责任,行政拘留28人;关停、取缔非法熔炼、压延、铸造加工点65家,清理取缔非法场外拆解场点900多个,彻底整治了废旧塑料行业带来的水污染源头。 

  二是塑料场筑“新巢”,以迁促转。投资1.5亿元建成现代化的废旧塑料市场,配备专业的回收区、清洗区、粉碎造粒区、半成品交易区、成品交易区等,筑“新巢”吸引转型。目前新桥镇废旧塑料行业从业人员已全部搬迁至市场内,市场内120余家商户于近期可全面开业。此外,新桥镇2015年实施了沿河铝拉丝行业整治,平稳促成26家拉丝企业搬迁至标准工业园区实现规范化生产,预计产值可达6亿元,同比增长20%。 

  三是垃圾场变花田,以农兴旅。结合“美丽乡村”、“田园式生态家园”与“五水共治”工作,通过金大田内河综合整治、生态式公园修建,变垃圾场为花田,积极发展以金大田内河周边为主要区块的乡村休闲旅游,举办了“花田市集”,创立了台州首家“手创基地”,每周都举办“扶雅读书会”,已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极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及手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