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力推四大“组合拳” 深化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

22.11.2017  03:17

近年来,温州市全力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力推四大系列“组合拳”,深化现代学徒制培养,推动职业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基地。

一、“政策+经费”,强化现代学徒制试点要素保障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和主导发展。当前温州全面推进国际时尚智城建设,企业机器换人步伐加快,市委市府主要领导今年先后两次对校企合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此,市教育局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重要抓手,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为温州产业和企业转型发展培养“生力军”。目前,全市共有39所中职学校,每校至少有1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其中省级试点单位6家,市级试点单位29家,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数(专业点)83个,占全部专业比例29.96%,参与学生数占21.6%,亚龙、康奈等219家企业深度参与试点工作。

二是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的经费投入机制。全市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费投入既有“专项经费”,也有“以职教质量提升项目建设名义投入”;既有政府、部门投入,也有行业、企业赞助。如泰顺县政府对石雕技能大师每带一名泰顺职教中心学生(学徒)每年给予1万元的补助,给予每个学生(学徒)每月300元的补贴;乐清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为乐清雁荡山旅游学校提供10万元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费,用于师傅和学生(学徒)补助;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给予温州技师学院学生(学徒)每天80~100元的生活补助等。近三年全市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费投入1657万元,其中企业投入892万元。

三是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扶持政策。市教育局牵头,会同发改、经信、财政、审计等部门,研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办法》和《关于职业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初稿,探索建立健全校企双主体办学机制和校企相互购买服务机制,为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等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

二、“专业+产业”,强化现代学徒制培养服务地方

一是紧密对接地方产业设置试点专业。大部分试点专业都是直接对接地方主导产业,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企业“合适”人才。如乐清柳市职技校立足柳市镇“中国电器之都”产业背景,将电子专业作为试点,还有鹿城区职技校鞋革专业试点依托“中国鞋都”产业园打造鞋类精工人才,温州技师学院与瓯江口产业区的“威马汽车”联合培养智能化汽车行业人才等。

二是搭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新平台。探索建设“依托产业园区,以高校为引领、企业为龙头、中职为支撑”的多方合作平台,为现代学徒制培养打造新载体,为企业零距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恒丰泰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订单+现代学徒制”培养,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经开物流园、温州供应链协会等共建“浙南产业集聚区公共物流实训中心”等。

三是形成多样化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温州市现代学徒制培养探索起步较早,早在2004年,温州市职业中专的越剧班,即是与温州越剧团联合招生(招工),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培养,毕业考核合格录用为温州越剧团事业编制人员。目前全市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培养模式,如温州市职业中专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亚龙集团联合开展的“双元制中高职一体”培养模式,还有温州技师学院与温州王朝大酒店等开展“全程在企”培养模式。

三、“名企+大师”,强化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

一是开展校企双主体办学改革。积极引入亚龙、康奈、港华、合兴等知名“规上”企业,探索开展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企双主体办学改革,促进校企之间资源、师资、人才、课程和文化“五大融合”,为企业“量身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如瓯海职业中专将烹饪专业交由温州周师傅瓯菜馆举办,学校提供文化课师资和场地,瓯菜馆提供专业师资并“一条龙”包揽学生实训、实习、培训和就业等。

二是构建校企互通的双师队伍。支持职业学校聘任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社会名人等担任兼职教师,形成“校企融通、骨干互兼、动态组合”的师资队伍。如鹿城区职技校引名家大师入校园,形成“马戈皮雕工艺大师工作室”、“陈文华手工缝合技艺非遗传承项目工作室”等系列大师工作室,开展学徒培养、非遗文化传承和技术革新等。目前,全市共有38个行业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驻中职学校,其中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兼职教师比例达32.2%,“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至85.1%。

三是创新职业学校管理制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后,许多学校的招生工作、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比较典型的是温州市职业中专和温州港华汽修连锁公司实行的“双主体、六合一”管理制度。校企三层管理,校长和企业老总组成管理层,专业负责人和企业项目负责人组成执行层,专业教师、班主任与企业师傅所组成导师层。通过三个层级的通力合作,实现学生管理的六个“二合一”:学生和学徒(员工)身份,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用人规划,学校和企业设备等资源,学校和企业教学管理,学校和企业评价,学校和企业培训均合二为一。这样就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双赢。

四、“课程+素养”,强化职业学校育人质量

一是校企共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立足人工智能、机器换人等时代背景,校企共育“五维五会”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即基于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与法律制度约束)、行业(通用标准)、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学生(可持续发展)五个维度,培养会智造、会技改、会质控、会管理、会学习的技能人才。通过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师傅传帮带,加强学生思想素质、纪律意识、协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育,如龙湾职技校引入全国劳模、技能大师张积贵(党的十九大代表)及其团队开展“一送一带”学徒制培养,学生从劳模师傅身上不仅学技能,更学工匠精神、职业操守和为人处世之道等。

二是推进课岗融合、工学一体的教学改革。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以工作岗位需求导向重构课程体系,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案例教学,推进课堂、教材、教法、评价围着企业转,将课堂延伸至实训基地和生产车间。目前,职校实践实训课程比例由32%提高到55%以上,每年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教材达40门以上,如校企联合开发《瓯菜传统技艺——温州传统小吃》《护理评估》《走进物联网》《会计语文》等一批教材入选省中职课改教材。

三是建设融合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品牌。强化文化育人,将工匠精神和温州人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入课堂,形成了系列中职校园文化品牌,如鹿城职技校的“四成(成人、成匠、成才、成器)教育”、瑞安职业中专集团校的“”(玉不琢不成器)文化、龙湾区职技校的“集成匠铸”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