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林业创新团队《利用竹篼储水减少林地水土流失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4.01.2019  12:14

  2019年1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由湖州市林业创新团队本地林业专家自产研发的《利用竹篼储水减少林地水土流失的方法》,正式获得授权。

  毛竹再生能力强,每两年就要砍伐一次,其一次采伐量相当于亩总立竹量的1/3。毛竹采伐过后,竹林中留下了大量的伐桩,伐桩也叫竹篼或毛竹蒲头。2010年,湖州市笋竹创新团队成员发明了毛竹蒲头粉碎装置及钻头。利用该装置可以使竹蒲头被快速破坏,以加速竹蒲头的腐烂。该方案对竹篼粉碎处理及腐烂虽有较好的技术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负面的结果。由于毛竹生长速度较快,水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竹子大都生长在低山地带,人工灌溉成本高,且受水资源短缺限制。因此,科学利用竹篼自然储水、自行灌溉,对于竹林高产、丰产及竹农增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竹篼储水减少林地水土流失的方法,达到即能有效利用竹篼,又能防止林地水土流失的方法。一是伐竹时使竹篼的顶面高于林地的地面;二是打通竹篼内的竹隔、内壁蜡质层和内簧;三是在竹篼的顶面切出切口,并使切口朝向坡顶。竹篼的顶面高于林地的地面5~15厘米,竹篼顶面的切口呈V字形。

  由于没有将竹篼切割掉,没有产生泥坑,竹篼周围的泥土未被过分松动,而且仍然有竹篼的支撑,竹篼周围的泥土不易被冲刷走。下雨产生地表径流时,地表的竹叶等会被冲至竹篼顶面的切口处,上游的泥土不易被冲至竹篼内,而只是将地表径流汇入竹篼内,而且竹篼内的水分上面有竹叶等的覆盖而不易挥发。竹叶、杂草被冲入竹篼内,洞内落叶等有机质逐年增加,既有利于水分涵养,又有利于林地质量的提升,为持续经营创造条件。

  该项技术的发明与生产应用,属国内外首创,对于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及高效产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湖州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