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污染减排的衢州样本 一手抓整治规划,一手抓综合利用

22.10.2014  21:00

 

发表时间:2014-10-17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

 

本报记者 郭婧 赵娜 晏利扬

  污染减排是畜禽养殖需要重点解决的一大问题。浙江省衢州市作为生猪养殖大市以及浙江省重要的商品猪基地,近年来在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他们具体采取了哪些做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是否值得推广?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特赴衢州进行采访调研。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是生猪养殖大县。受传统生产模式影响,在广大农村地区,低、小、散养殖场(户)星罗棋布,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群众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去年4月,龙游县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活动。

据了解,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龙游县重点关停拆除了村庄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以及河道200米范围内的养猪场(户)。截至今年8月底,龙游县关停拆除生猪养殖场(户)1.2万余家,拆除面积160万余平方米,有效削减生猪饲养量160万余头、化学需氧量1.55万吨/年、氨氮1500吨/年。目前,龙游县只有800家养殖户、140多万头生猪,采取废水工业化治理和农业生态循环利用两种模式进行整治。

生猪污染量大面广,必须要整治。龙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县财政总收入只有8亿多元的情况下,拿出其中两亿多元用于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龙游县环保局局长郑建飞表示。

据郑建飞介绍,以前总有村民投诉说,自打邻居办了生猪养殖场后,每天都生活在臭气熏天的环境里,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对村内养殖进行关停退养以后,苍蝇、蚊子明显减少,污水沟、臭水坑等卫生死角全面消除,养殖场周边居民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敢打开的窗户,终于能够打开了。

除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之外,全县县域大部分小支流水体水质也有所改善。据塔石镇负责人介绍,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以来,塔石镇泽随溪河段已恢复Ⅲ类水水质。在泽随溪旁,不时可以看见悠闲垂钓的村民。

同为生猪养殖大市的衢州江山市今年也开始关闭村中养殖场。江山市生猪养殖整规办公室早在2012年9月就编制了《江山市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规范管理》有关政策,此外,还制订了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规范管理三年行动方案,将整规工作分为集中整治年、重点攻坚年、规范提升年3个阶段。

三年行动计划明年7月正好满3年。”江山市环保局局长周继仓说:“今年共关了2000多家养殖户。第一年按照每平方米300元标准补贴农户5000万元,第二年补贴农户7000万元,现在按照每平方米100元进行补贴,一头猪按两平方米计算。截至目前,共补贴农户两亿多元。

通过关停拆除的方式减排固然收效显著,然而,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绝非一关了事。做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关键是要引导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环境友好的养殖方法,走种养结合的生态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镜头一】这里的猪舍臭不臭?

发酵床养殖精算成本账

对于畜禽养殖来说,排泄物处理是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如果能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既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江山市绿业有限公司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绿业公司养猪场位于群山怀抱之中,这里的猪舍没有围墙,只有冬天才放下玻璃窗御寒。一排排猪舍干净整洁,闻不到养猪场通常有的刺鼻气味。

走近一看,猪在“垫床”上自由活动,或躺或卧,或立或走。据绿业公司董事长陈洋森介绍,他的养猪场采用的是发酵床生态养殖的方法。

用60%的木屑、30%的谷壳和秸秆、树枝树叶等,配上一定量的酵素菌发酵,一部分混在猪饲料里,一部分作为垫料,猪的大小便也进入垫料中发酵,垫料里的水大部分会蒸发掉,猪粪一部分会被分解掉。出栏一批猪之后把垫料翻一翻,再加些料进去,这样一年半到两年之后垫料就成有机肥了。”养猪场技术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江山市很多传统养猪场都被拆了,为何陈洋森的养猪场还能做得有声有色?

垫料养猪最大的优点是对环境好,最大的缺点是成本高。”陈洋森算了一笔账,“用这种养殖方法每头猪成本要多60元,但垫料成为有机肥后又是很大一笔收入,很多老百姓不会算这笔账。我公司在外面租了近1万亩田,用垫料做的有机肥种水果、庄稼、苗木,能抵销80%~90%的成本,而且不污染环境,两年后垫料投入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基本能持平。

垫料养猪法并非新鲜事物,但由于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一直没有推广开,陈洋森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

据陈洋森介绍,他们最初也经过了反复的摸索和试验。“夏天天气热,垫料温度高,对猪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我们于是安装了很大的风机。垫料里的寄生虫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我们请教了很多专家才解决。农业厅专家说我们是‘异类’,但几年摸索下来,养猪场不但没有倒闭,反而越办越好,专家来考察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不得不服。”陈洋森自豪地说。

【镜头二】养猪场就像农家乐?

细化养殖区域不排污

像绿业公司这样的综合性农业公司,将养猪场排泄物用于果园和庄稼地,公司内部就能将这些排泄物消纳掉,但对于一些中小型养殖场(户),又该如何妥善处理排泄物呢?在江山市,记者就见到了一个猪粪资源化利用的生动案例。

说起凤林镇卅二都村的徐刚养猪场,在村里可是远近闻名。走进养猪场,仿佛走进了农家乐,鱼塘边几只火鸡和旱鸭在悠闲地踱步,沉甸甸的柚子挂在枝头,一排排整洁的猪舍建在小山坡上,完全不同于传统养猪场给人的印象。

养猪场老板徐刚边带记者参观边介绍说,猪场占地60多亩,猪舍建筑面积约10亩,养了200头左右母猪、1500头生猪。在猪场建设之初,徐刚就将猪场划分为生活区、养殖区和种植基地,并给猪舍做了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设计。

徐刚介绍说,养猪场每天产生的排泄物经过干湿分离,猪粪运到贮粪池后卖给肥料厂做有机肥;猪尿等污水则先进入预处理池沉淀,再排进沼气池,通过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液最后进入沼液池。“这里装的是最终的沼液,里面没有粪便,水比较清。”徐刚舀起沼液给大家看,果然很清澈,“池里装了感应器,沼液满了之后,自动水泵控制器就会启动水泵,将沼液通过预先铺设的管道喷到地里去。”物理老师出身的他自己设计了这一整套程序。

徐刚接着带记者来到种植基地,地里种着黑麦草、玉米和马家柚。见黑麦草地里还是湿漉漉的,徐刚解释说,20分钟前刚刚喷过沼液,“黑麦草和马家柚一样,很耐肥,怎么喷都不会死。”徐刚说,“黑麦草用来喂猪,玉米成熟后也可以作为猪饲料。

我正在摸索工业化处理废水的办法,准备做一个污水处理装置,以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万一消纳不了,就通过工业化处理,争取做到我的猪场一滴污水都不排出去。”徐刚说。

 

 

一拆真能了之?

徐琦

畜禽养殖污染,近些年来成为困扰我国农村环境整治的一大毒瘤。为了回应民生需求,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不少地方都刮起一阵阵强拆旋风,要把大大小小的畜禽养殖场连根拔起,或是关闭,或是拆迁,总之就是一句话:眼不见为静。

有人分析,地方政府敢闹出这么大动静,一是由于政策原因,畜禽养殖虽能拉动就业和个人收入增长,却不能为地方税收带来多大贡献;二是因为环境影响过重。长期以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导致区域和空间的不平衡。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大中城市周边、东部人口稠密地区等市场空间大的区域,养殖量大,养殖场和小区以及养殖密集区域分布密集,而这些地区可以利用和消纳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土地空间则相对较少,导致大量畜禽粪便等废弃物不能实现就地就近利用。加之长期以来农村和农业领域环境监管还不到位,本应该成为农田养分来源的粪便大量地浪费和流失,导致严重污染。

等到今年年初国家正式发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更有不少地方仿佛拿到了尚方宝剑,打算磨刀霍霍砍向本地的畜禽养殖业。然而,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真的就离不开拆、关、停吗?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条例》的出台,并非为了遏制畜禽养殖业发展,相反,正是为了保障这一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条例》的基本思路在于,靠推动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转型升级,来解决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首先,对畜牧业发展规划提出严格的环保要求,一手做减法,划定禁养区,拆除一些选址不当的养殖场,引导产业科学布局;一手做加法,如对标准化养殖场和小区用地方面的支持,对废弃物无害化和综合利用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以协议奖励的方式对超过国家和地方要求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行为进行支持等。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和推动畜禽养殖户采取更高的管理水平、更科学的发展方式,以更好的发展为途径,更为积极地解决环境问题。

其次,大力推动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至少赋予有机肥与化肥平等的“政策身份”。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化肥的生产、运输、购买和使用等环节给予了扶持政策,而随着城镇化大潮,空心村问题严重,农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支撑有机肥的应用。加之我国环境管理侧重于城市和工业领域,农村和农业领域基本是个空白,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泄漏甚至是直接排放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屡见不鲜,污染只有愈演愈烈。其实,按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来折算,我国的畜禽养殖量约为14亿头生猪当量。按照目前18亿亩耕地、每亩地消纳3头生猪的粪便来计算,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环境空间。可见,只要把废弃物实实在在用起来,污染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最后,说句最实在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领域的支柱产业,成为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广大消费者“菜篮子”供给的重要保障。如果遇到污染问题,只想着拆掉就痛快了,一劳永逸了,那是典型的犯懒,也是不负责任。因此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拆的毫不手软,有条件整改的也不能“一刀切”,切忌因噎废食,无故断了别人的生计。

 

图为采用发酵床生态养殖法的江山市绿业公司养猪场。本报记者郭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