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协商办理会侧记

11.03.2015  17:43

        如何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将沃土良田留给子孙后代?如何治理土壤污染“沉疴”,确保“中国碗”里盛“安全粮”?据初步统计,全国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中央、工商联和全国政协委员围绕这一主题提出的提案就有100多件,可见大家对这一话题的重视。

  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办的“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提案办理协商会,备受政协委员和媒体的关注。在3个多小时面对面交流过程中,委员们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严之尧及来自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局等提案承办单位的负责人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予以回应。

  耕地红线如何保——建立保护长效机制,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耕地是农业和食品质量安全之本,必须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条红线,才能满足国内人口的粮食和食品安全需求。”多位委员在提案办理会发言时指出。

  在他们看来,我国耕地保护的状态和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是耕地资源禀赋差,另一方面是耕地面临大量被占用的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说:“从数量上看,我国耕地资源极为稀缺,人均耕地只有1.4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从质量上看,中低产田面积大,占70%以上;耕地负载逐年加大,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先进纳米技术中心主任刘昌俊指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还需要大量占用土地,仅存放报废汽车就存在大量的土地缺口。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何维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基本农田保护重数量轻质量、占优补劣现象突出,耕地质量保护已刻不容缓。”

  除此之外,现有的耕地保护机制面临巨大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说:“我国现有耕地保护机制是基于‘家庭经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设计实施的。随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对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带来巨大挑战。”他提出,探索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的耕地保护机制势在必行。

  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做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针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严之尧表示,国土资源部门将从怎么管、怎么建和怎么用3个方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目前,国土资源部正按照中央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城市发展可以跳出去,走组团式、串联式发展方式,让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时使用劣地,把沃土良田留给子孙后代。

  中央财办副主任韩俊回应称,要从3个方面努力:一是做到守土有责,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把耕地质量保护落到实处;二是做到守土有利,研究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和补偿机制;三是做到守土有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防止占优补劣,确保新增耕地生产能力优于被占耕地生产能力。

  土壤污染如何治——摸清底数,完善法律和标准体系,全方位遏制土壤污染恶化态势 

  “近年来,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导致的环境和健康危害事件频发。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应成为当前土壤环境质量监管的重点。”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何维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针对耕地重金属污染等现状,与会委员们呼吁,多措并举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

  据介绍,全国土壤环境问题突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严重,耕地土壤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的土壤环境问题较大。其中,耕地重金属污染率达19.4%,面积超过1亿亩。

  “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粮食安全保障压力的持续加大,土壤环境保护将面临更多的挑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指出,一是土壤环境保护压力会持续增加;二是土壤环境保护问题日趋复杂,除了无机污染以外,有机污染也日趋严重;三是土壤环境监督管理基础薄弱,土壤环境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欠缺,标准体系不健全,科技支撑能力不足,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适用技术和装备有待开发等。

  “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比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更为复杂、更为长久,一旦污染,就是天长地久。”李干杰说。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发言时列举了土壤污染治理案例。“虽然开展了长期治理但收效甚微,当地群众生活相当惨痛。”陈章良说。

  “我们将在已有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详查工作,尽快摸清土壤污染的家底。”李干杰表示,同时,努力完善土壤污染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还将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试点示范。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表示,农业部将对污染耕地“家底”进行彻底清查,为修复治理提供依据;加强耕地质量检测,实行耕地质量年度报告制,努力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做出努力,同时将促进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与农业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完善部际合作机制。

  李干杰说:“要争取用6~7年的时间,使土壤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使全国土壤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污染地种出的粮如何管——建立大数据平台,用科技和制度守卫“舌尖上的安全” 

  耕地污染防治与耕地保护工作直接关系我国的耕地安全、粮食安全,并直接影响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对此,多名委员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对已受重金属污染耕地生产出的农产品,如何处置,防止流入市民餐桌危及“舌尖上的安全”?

  对此,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耕地污染以后造成的粮食污染不仅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会影响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

  这位负责人介绍,从2006年开始,国家粮食局就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国粮食进行全面性普查,主要检测粮食中的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含量以及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粮食污染超标的地区和土壤污染调查数据比较吻合。

  针对粮食污染存在的问题,国家粮食局采取了诸多措施:一是对污染粮食应收尽收,定向处理,凡是超标的全部封存,转为工业等非口粮用途;二是加强监测,完善检测网络和储运体系;三是对长期污染的耕地,调整种植结构或用途,比如改种林木等非粮作物等。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粮食局将进一步督促有关粮食企业严格执行入库和出库的检验制度,切实履行质量把关的责任;加强对不符合食品安全粮食的监管,限定特定用途,严防流入口粮市场;进一步完善质检制度和网络的建设,补齐检测漏洞。此外,还要积极做好重金属超标地区的粮食的监测和修复以及相关的调整工作等。

  对于如何从源头加强耕地保护、确保农产品安全,何维委员建议,要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落实负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土壤质量管理要求,深化检测评价、土壤污染防治,建立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监测体系;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用好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耕地保护的资金奖励和技术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