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企业担保比重下滑 新兴担保快速增长

26.02.2016  11:27

  2015年温州担保行业进一步得到“洗牌”,列入统计监测的51家企业中,仅29家正常营业,这29家企业资产规模有所扩大,但担保业务处于萎缩状态。最新统计监测显示:29家正常营业担保企业合计年末在保责任余额99.70亿元,比上年下降5.3%;全年实现累计担保笔数4.99万笔,担保总额83.69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5.5%。下一步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完善本市担保行业运行机制和产业引导政策,积极协助担保企业化解代偿风险扩大问题,提高生产性融资担保比重,充分发挥担保业在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       

   一、 2015 年温州担保行业发展基本状况         

  1.竞争激烈,幸存企业资金规模扩大。列入监测的51家企业,22家遭到淘汰,汰淘率达43%,跟上年相比,正常营业家数减少10家。生存下来的担保企业普遍注资扩大企业担保规模,谋取更大的银行授信空间。监测显示,2015年末,正常营业的29家担保企业注册资金达到19.11亿元,同比增长5.5%,年末总资产达到25.80亿元,同比增长3.9%。       

  2.业务内部格局分化,生产性融资担保比重进一步下滑。全年29家正常营业担保企业合计年末在保责任余额99.70亿元,比上年下降5.3%;全年实现累计担保笔数4.99万笔,比上年下降2.2%,担保总额83.69亿元,比上年下降5.5%。从业务活动分类看,一是企业贷款担保、车贷担保业务下滑。目前担保企业对企业生产性融资贷款担保普遍比较谨慎,全年企业贷款累计担保总额10.97亿元,比上年下降28.9%,占各类担保总额的比重为13.1%,比2014年比重继续下滑4.3个百分点。车贷担保下降也较为明显。受汽车保有量饱和影响,车贷担保业务呈现收缩态势,全年车贷担保总额54.87亿元,比上年下降13.9%。二是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等增长较快。全年诉讼保全担保实现累计担保总额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8%,履约担保实现累计担保总额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0%,以投标担保等为主的其他担保实现累计担保总额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70.9%。受总体业务萎缩影响,29家担保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比上年下降14.5%。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代偿风险进一步加大。2015年,29家担保企业全年累计代偿笔数达到1910笔,比上年增长20.2%,累计代偿贷款总额达到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代偿总额占营业收入的64.7%。代偿总额增速比累计担保总额增速快30个百分点,代偿风险呈放大态势。受代偿损失额加大以及偿贷准备金加重提取的影响,29家担保企业实现营业利润由去年的亏损1665万元扩大为亏损2741万元。       

  2.业务单一经济效益差。据监测统计,目前我市担保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车贷,车贷担保占合部担保的65.6%,这种业务单一性加剧了行业风险。诉讼保全担保、工程履约担保等非融资性担保业务虽然增长较快,但受限于资质等问题,依然不能成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些现状尤其使得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正规收入来源更加单一,在某种程度上,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投资,制约了担保机构自身的发展。       

  3.运行机制及产业引导政策有待完善。目前温州的担保企业依然存在着风控能力弱、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差等诸多问题,甚至存在不按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私下放贷、非法融资等不规范运作行为,给担保业长期健康发展埋下潜在隐患。同时,政府对产业的引导和扶助政策仍需加强,在再担保比例风险分担以及财政补偿代偿资金等机制的建立上,仍需进一步完善,确保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三、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监管和政策扶持。建议加强对担保机构的整体规划和监督管理,鼓励和引导担保企业加大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寻找担保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在税收优惠、亏损补贴、资本金补充、业绩奖励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对担保企业加强分类治理和整顿,以进一步规范其经营行为。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较大贡献的担保机构,要纳入财政资金风险补偿范畴,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对于名不副实、业务不专或非法从事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要引导和督促其突出主业、规范业务;对非法机构要予以治理和取缔。       

  2.加强创新发展和业务开拓。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创新,提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反担保措施,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继续提升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等新兴担保业务份额,开发债权基金担保等创新产品,推动担保机构和企业合作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或渠道,探索分散风险的办法途径,促进担保业体系创新化、多渠道、全方位发展。       

  3.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补偿。强化担保贷款审查,防止信贷资金流入担保机构,成为担保机构从事非法融资业务的资金来源;加强大额现金支取管理,严格监督和控制担保机构大额取现,遏制担保机构的短期融资行为;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按规定提取各项风险准备金,监督担保企业做好风险内控机制,提高行业风险控制能力;通过政府适当补助、注资和风险补偿,企业自筹及其风险准备金提取等方法,提高担保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担保能力,做大做强担保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