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上岗当河长 划定治水“责任田”,内行监督更高效

26.10.2015  19:44

发表日期:2015年10月22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9版  

  ◆本报通讯员徐晶锦  记者晏利扬

  

  划定治水“责任田”,营造全民治水氛围。资料图片

  傅见林是浙江盛鑫印染公司董事长,在绍兴市印染行业有极高的知名度。现在,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不是走进办公室,而是走到公司旁边的桥上,检查厂边河道的水质情况。

      这一“规定动作”,缘于绍兴市滨海工业区在今年7月推出的一项新举措——曹娥江流域(柯桥段)“企业河长轮值制”管理,傅见林是12位轮值企业家“河长”之一。这里正在从“政府治水”走向“全民治水”,为企业家划定了治水“责任田”。

企业家河长怎么当?

不仅带头做好自家企业管理,还要对整个流域开展巡查

      曹娥江流域(柯桥段)全长约1.5万米,水域面积超过1.5万亩,沿河的印染、化工、热电等企业众多,环境治理压力巨大。这一流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大、人员杂、企业多、河流区域广,如何实现有效治理让环保部门伤透了脑筋。

      为此,绍兴滨海工业区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开展曹娥江流域(柯桥段)“企业河长轮值制”管理,挑选12位重视环保投入和污染治理,又敢于监督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的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河长”。与傅见林一起被聘为曹娥江流域(柯桥段)“河长”的,还有浙江海虹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燕鸣、舒美针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华等。

      据悉,企业家“河长”的选择标准之一,就是所在企业没有发生过环境违法事件,还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打铁还得自身硬,12位‘河长’自家企业的环保水平过硬,监督其他企业才有说服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这一制度,12位企业家“河长”不仅要带头做好企业管理工作,而且轮值“河长”期间还要对整个流域开展巡查,对偷排漏排、违法搭建、乱堆乱扔等现象进行监督。这12位“河长”每10天一次进行交叉检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当好河道“监护人”。

内行监督效果好

很多污染行为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由企业家出任“河长”来管河治污,这是环保工作的创新之举,不仅具有示范意义,而且更加务实有效。

      这些企业家出任“河长”后,通过轮值制管理河道,实现了内行监督内行,很多污染行为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过去,一些企业通过偷排等手段逃避环保部门的执法,如今有了更懂“行情”的人来进行监督,逼着其他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做好污染治理工作,自觉履行环保责任。

      “因为是内行人,企业家的督查更有针对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绍兴滨海工业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7月开始实施这项制度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举报曝光企业违法行为4起,有两家企业因在巡查中被发现存在污染问题受到关停处罚。

治水没有旁观者

带动更多的企业家加入治水队伍

      企业家成为“河长”后,不仅努力当好河道监护人,对其自身也有促进作用,倒逼他们以身作则,做好自己企业的环保工作。

      记者发现,这些企业家当上“河长”后,环保工作积极性更高了。走进浙江海虹印染公司,厂刊厂报、公告栏里都有河道治理的信息,而且河道管理也成为企业例会的一项议程。

        现在,滨海工业区已发动区内企业职工1000余人,建立治水QQ群和微信群。下一步,工业区将发动更多的企业负责人,特别是滨海大河等主要流域的企业加入“河长”队伍,大力营造全民治水的氛围。

      “当前,环保是企业最重要的责任。我们企业附近就是社区,有很多居民,脏臭的河水不仅会影响居民生活,也会损害企业形象,这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舒美印染董事长张国华说,治水没有旁观者,他当企业家河长,是为了带动更多的企业家加入治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