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去产能

14.03.2016  19:16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6年的经济工作有五大任务,这其中,“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同时,明确要求坚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思路。

  在这场即将打响的化解过剩产能攻坚战中,大量职工转岗安置是一个注定无法绕开的、令人忧心的问题。

  形势很严峻,退出还得循序渐进

  从目前国内的形势来看,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恶化的严峻形势。

  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8.06亿吨,而钢材需求在6.68亿吨。产量减去需求,供需差额近1.5亿吨。而螺纹钢价格与十年前相比,已接近“腰斩”。每炼一吨钢,钢企就亏损115元。

  煤炭方面,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披露,2015年的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额就已经下降六成多。当前,我国煤炭企业亏损面已经超过70%,一半以上企业出现了减发、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的现象。煤炭行业不可逆转地进入了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与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四期并存”的发展阶段。

  有专家表示,这些过剩行业企业不仅占用大量资源,还可能带来信用风险,并传导到其他领域。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然而,去产能绝非易事。淘汰落后产能、消灭僵尸企业,都涉及大量职工转岗安置的问题。而且,从短期看,去产能还可能会给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带来下行压力。

  民革中央的提案显示,经过调研,我国产能过剩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数众多。供给侧改革中预计将产生近1000万的劳动力转移,将对就业、社保、劳动供求双方造成巨大压力。

  调整有阵痛,要从凝聚共识开始

  这是绕不去的历史关口?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原部长郭稳才认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妥善安置职工,切实解决职工生活问题,同时也要进行精神帮扶,做好教育引导和心理纾解;发挥工会监督职能,确保国家专项奖补资金等政策落实到位;要把改革举措和一般工作、日常工作区分开来,提高改革质量。

  与郭稳才一样,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荣书也同样关注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给转岗分流职工精神层面的创痛。他表示,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部分职工带来的利益调整甚至阵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能忽视。要引导职工进一步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遇到的暂时困难,深刻认识到:改革必然惠及广大职工,工资收入提高是要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基础上,福利水平提高是要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基础上。以此最大限度凝聚推进改革的共识和力量。

  他列举数据称,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20%,高技能人才只占技能人才的1/4,且大部分集中于传统制造行业,劳动力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还不适应,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失衡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

  为此,他提议,要积极提升职工就业创业能力,为推进结构性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要促进劳动力向服务业、新兴产业转移,并通过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促进传统落后和过剩产能集中行业、地区的企业职工转岗就业。构建职工教育培训立体化网络,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提高职工职业技能,改善劳动力“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创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改革完善职业资格管理制度,畅通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渠道,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经验可借鉴,职工权益不能忽视

  事实上,国内的部分煤炭企业职工转岗分流早就开始了。

  以龙煤集团为例,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万吨用工15.8人,而龙煤集团万吨用工48人。2015年11月份,黑龙江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局出发,将农业、林业、煤炭产业、城市公共服务等行业发展通盘谋划,进行一次全省人力资源大调整,确定了采取组织化带资带地分流方式,通过农垦、林业、森工3个单位和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4个煤城“3+4”的渠道,分流安置龙煤集团转岗人员2.25万人。而据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鹤岗市市委书记武凤呈透漏,4个煤城的地方煤矿目前下岗人员已达6.5万人,导致地方就业形势极为严峻。而未来3年,龙煤集团还将在所属4个分子公司转岗分流4.9万名职工。

  而针对化解过剩产能所带来的职工转岗安置,钢铁行业的老总们也早有心理准备。

  全国人大代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波表示,包括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在内,去产能是当务之急。处置“僵尸企业”,使污染严重、长期停产、扭亏无望、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资金链断裂的低效产能、落后产能彻底退出市场,进而推动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成为钢铁行业的共识。企业的出清、退出、淘汰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一个好的企业,要有责任感,不能把职工都推向社会。要做好职工的转岗分流、妥善安置。

  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院长、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历表示,攀钢去年已经减少了9000多人,今年还要减少1.5万人。今年分流的员工将主要集中在攀钢集团旗下的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分流方式包括内部退养、内部转岗安置,或采取竞争上岗,大部分员工将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一次性补偿。

  今年两会上,除了精神层面的关注,郭稳才还建议要依法维护职工权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不可避免会给一些职工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他表示,维护职工权益,包括企业要积极搭建劳动关系双方沟通协商平台,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行厂务公开,依法就裁员、降薪和人员安置等问题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企业关停并转迁重大事项以及职工劳动关系变更、经济补偿、薪酬制度调整及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方案等重大问题,要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要足额偿还拖欠工资,及时补缴社会保险,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要持续推进,政策扶持必须跟上

  工作在持续推进毫无疑问,从今年开始,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化解过剩产能。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记者会上表示,5年之内,我国钢铁产能要去掉1亿~1.5亿吨。

  国家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记者会上特别提到,今年由于化解产能过剩将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他介绍,中央正以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切入点。而对于这两个系统下岗职工分流的具体数据,尹蔚民介绍,初步统计,煤炭系统涉及130万人,钢铁系统涉及50万人。

  3月8日,全国政协召开“积极稳妥做好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工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案办理协商会,发改委、教育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将要推出的政策措施。同时,记者了解到,去产能过程中有关人员安置措施政策将于近期发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对今后一段时期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将用法制化和市场化手段化解。企业承担化解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负责制订落实方案的实施,中央给予政策支持,以职工安置为重点,通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做好转岗分流工作,落实好各项就业和社会保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解钢铁煤炭产能,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债务谁来担的问题,这也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连维良表示,目前发改委正在与地方和中央企业对接,对产能退出的规模、涉及的职工数量以及用工类型、转岗安置的办法摸底,对安置人员所需费用进行测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介绍了职工安置的几个具体渠道:支持企业内部分流,通过加大援企稳岗补贴、鼓励企业吸纳补贴等政策落实,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更多选择内部安置而不是简单地把职工推向社会。启动实施再就业帮扶行动,促进转岗就业创业。对再就业困难的大龄职工实行内部退养,由企业发放生活费,并缴纳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费,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确实难以市场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有关职业院校要面向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企业的职工安置和就业培训需求深入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对相关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人员开展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为他们创造转岗和再就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