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动对衢州市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分析

22.10.2014  21:32

人口总量、流动、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对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为研究2010年以来衢州市人口变化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本文根据2010年和2013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和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好地发展衢州市消费市场,提出相关建议。

一、 衢州市人口变动情况

      除了人口普查年份对全市人口进行全面调查之外,其他各年份的人口变动情况都是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的方法,抽取全市5‰常住人口数量进行调查,并根据公安、计生、民政等相关部门数据推算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为了使抽样数据具有可比性,将 58个抽样调查小区2013年的数据结果与2010年普查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更客观地反映2010年以来衢州市人口年龄结构、流动的变化情况。

(一)常住人口总量稳中微增。 2013年,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推算反馈的数据显示,衢州市常住人口达212.4万人,比2010年的212.3万人仅增长0.5‰。出生率为10.2‰,比2010年提高0.7个千分点。死亡率7.6‰,比2010年提高0.3个千分点。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2.6‰,比2010年提高1.7个千分点。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早前的“高自然增长”向现在的“低自然增长”转变,衢州市多年来一直是人口净流出地区,由于受近几年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影响,外出打工人员回流对常住人口的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使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仍是常规的人口自然增长。

(二)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流动。 衢州市坚持“一个中心、两大战役”的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各地加大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等投资建设,产业要素集聚,有力促进人口向城镇的进一步集聚。根据省局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结果显示,2013年衢州市城市化率达47.7%,比2010年提高3.6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多年来一直保持上升态势,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镇集聚。

(三) 青少年、中青年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继续加深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是人口结构变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人口的基本构成,对消费有较大影响。根据2013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占比为15.9%,比2010年降低0.9个百分点。15-29岁青年人口占比12%,比2010年降低2.4个百分点。30-49岁中青年人口占比33.6%,比2010年降低1.9个百分点。50-64岁人口占比24.4%,比2010年提高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1%,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二、居民消费结构主要变化情况

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准。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反应了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文化、消费模式的转变,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有助于寻找新的消费热点,从而更好地发展消费品市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衢州市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一)恩格尔系数下降 。2013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6620元,比2010年增长20.6%;食品支出占其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6.2%,比2010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881元,比2010年增长29.3%;食品支出占其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8.3%,比2010年下降4.1个百分点。物价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物的品质,居民在食物方面的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的下降,说明衢州人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重提高快于市区城镇居民 。2013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294元,比2010年增长36.8%;居住支出占其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1%,比2010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08元,比2010年增长57.9%;居住支出占其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1%,比2010年提高2.7个百分点。生活质量的提高,使高档家用电器、炊具等家居消费品不断进入居民家中,也进一步推高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消费支出。同时,随着衢州市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居民不断被城市化,消费、生活理念逐步向城镇居民靠近。农村居民的居住心态从“有房住”逐步向“住得好”发展,越来越重视家庭居住生活的品质,因而在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提高得快于市区城镇居民。

(三)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占比下降 。2013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2841元,占其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5.5%,比2010年下降3.5个百分点,是除了食品之外最多的支出,也是三年来占比降幅最大的支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762元,占其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1%,比2010年下降0.4个百分点,是除了食品、居住之外的第三大支出。交通和通讯日益成为现代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这方面支出的比重相对靠前。但由于2011年开始的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移动通讯技术不断成熟带来3G、4G等通讯资费下降等原因,使居民在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占比发生一定的波动,但仍是居民消费的主要支出之一。

(四)医疗保健支出占比提高 。2013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539元,占其总消费支出比重为8.4%,比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620元,占其总消费支出比重为8.3%,比2010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2010-2013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占比连续提高,说明居民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同时,雾霾、食品安全等威胁到居民健康的情况近些年日益频繁,生活环境的恶化也促使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费用支出增多。

三、人口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一)新型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村居民消费增长 。城市化发展有利于改变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拓展进入城镇的农村居民的消费领域和消费内容。城镇化的推进还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使农村人口较以往更方便的利用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消费效率,刺激农村消费需求不断增长。2013年衢州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515元,比2010年增长37%,增幅比市区城镇居民高出14个百分点。2013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3.89亿,比2012年40.57亿增长了32.8%。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都可以看出衢州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攀升,城市化发展在其中发挥了重要地推动作用。

(二)出生率的提高将带动“幼齿”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育儿观念也发生着巨大改变,家长们对婴幼儿的吃、穿、用、学、玩等方面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和高端化。2014开始正式实施的“单独二胎”政策,将引起衢州市育龄妇女生育率的提高,从而继续助推全市人口出生率,带来新生婴儿数的增长,这些变化将直接带动衢州市婴幼儿消费市场的升温。

( 三)中青年人口的减少或将促使汽车消费市场优化升级 。30-49岁中青年人口是是劳动力的主力军,更是消费主力人群,他们一般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相对高的收入水平,他们的消费方式和观念对社会消费市场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衢州市中青年人口占比的减少,将对交通通讯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汽车这类高端消费品。从销售情况看,今年上半年衢州市限上汽车类销售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22.12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9个百分点,是自2009年以来(除2011年2月以外)最低的增速,汽车类消费市场日渐饱和之势已显。因此,主力消费人群的减少或将推进汽车消费市场在销售模式、品牌结构、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化升级,以此来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

(四)老龄化加深将进一步挖掘“银发”消费品市场潜力 。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着衢州市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着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到提升,他们对于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需求扩大。同时,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敬老观念也对老年消费品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人口老龄化将带动“银发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挖掘。

四、对消费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延伸市场触角,完善物流发展,发展农村消费市场 。合理规划,按实增加超市、商场等消费品市场在农村的布点,为农村商品流通提供更多种类的商品,尤其是文娱、通讯等方面的商品供给。积极发展乡村物流业,加强农村基础道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服务能力和运输能力,健全物流交通网络,提高物流管理机制,商品流通提供基础保证,壮大发展农村消费市场。

(二)创新营销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开辟汽车后市场 。当下的年轻人,对网络消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电脑终端互联网和正在高速发展的手机终端互联网都将是新的汽车营销主战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销售影响。在电子商务普及带来的残酷竞争下,汽车经销的利润将很大程度依赖于汽车后市场,因此积极发展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服务行业,如汽保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精品、美容、改装行业、汽车文化行业,培育新的汽车消费热点。

(三)加强监督,正确引导,建立统一有序的婴幼儿用品市场 。受国内市场奶粉质量的影响,消费者对于奶粉等婴幼儿用品的质量信任度大大下降,直接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婴幼儿用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是政府的重要的职责所在。同时,也要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不能一味地打压国内婴幼儿用品市场,对于好质量、好信誉的企业要予以宣传。此外,合理规划,逐步建立如衢州市建材市场、婚庆一条街等类型的统一有序的婴幼儿市场,让消费者形成区域消费意识,从而更好培育市场。

(四)加强研究,给与支持,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加强对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研究,细分老年市场,满足老年人实用化消费要求,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