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兴乡村⑾│新昌下岩贝:点亮“茗香小村”大梦想

27.09.2018  21:55

闲云缭绕的奇峰秀湾,碧毯铺陈的千亩茶园,全新兴建的游客中心,错落有致的气派民居,可倚栏远眺的观景平台,修葺一新的生态停车场……日前,走进距离新昌县城22公里的下岩贝村,如诗如画的秀美风光、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成为当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新典型。

近年来,这个昔日默默无闻的偏远山村,为了盘活土地资源,为村庄发展腾挪空间,打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旅游”特色牌,成功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生态、休闲”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挖掘乡村旅游业的“潜力

  下岩贝村,位于东茗乡西南部,海拔350米,可鸟瞰茶筛湾峡谷,远眺穿岩十九峰。旖旎的风光,清新的空气,让“深闺”中的下岩贝村,渐为人知。然而,匮乏的旅游配套设施,杂乱无序的违章建筑,让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畅想,难成现实。   

  “不是我们不想变,而是用地指标太紧张了。”下岩贝村党支部书记赵永汀告诉记者,全村共有249户625人,土地2658亩,其中林地、园地就占近千亩,村里大多数人以种茶为生。每年有限的用地指标,既要满足村民建房,还要向旅游用地倾斜,用起来实在是捉襟见肘。

如何破解难题,挖掘乡村旅游业的潜力?

  2017年,下岩贝村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三规合一”试点,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定位为“茗香小村”,大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我们拆除了违章建筑,拓宽村道,修缮庭院,埋设电线,整治茶园,并对地灾隐患点上的10多户村民进行搬迁。”赵永汀表示,为了摆脱“千村一面”的现象,他们没有选择大拆大建,而是依据当地村庄的特色,以点状供地、少占或不占耕地的方式,布建农房,尽可能保留村庄的原生态。   

  新昌县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岩贝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约为54.3亩。通过整治,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解决了村民建房问题;还优化了村庄空间布局,为全域旅游腾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村内相继建成入口景观小品、生态停车场、岩贝客厅木栈道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茗香小村”的精品形象日益显现。

  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茶叶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通过整治,村里1300亩茶园进一步提质,村民逐渐淘汰老品种,引种乌牛早、龙井43、白茶等茶树品种,并引进21台茶园小风车,用于智能防霜,现在每亩收益至少能提高60%。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村民周百超是下岩贝村乡村旅游发展的见证者和经历者。他经营的农家乐,接待过多个国家的游客。8月29日一大早,周百超送走了3名摄影爱好者,悠闲地在家泡了杯茶,看起了电视。“现在的日子过得安心又舒坦。真没想到,在家里就能赚钱。”周百超家共有8个房间、17个床位,旺季日营业额可达上万元。   

  “目前,下岩贝村共有13家农家乐,180多个床位。仅去年一年,就接待了超20万人次的游客。”东茗乡乡长俞梁表示。  

  村民徐桂娟去年还和丈夫在新昌县城做水果生意。自从下岩贝村的人气越来越旺,他们便在村委会主任的提议下,回到村里摆摊卖起了瓜果。“不光杭州人、上海人来了,还有很多外国人来。现在有卖水果和茶园两笔收入,比原来多挣万把块钱。”言语间,徐桂娟一脸兴奋。   

  更让下岩贝人兴奋的,是村民的农房租金收入也在成倍增长。赵永汀举例说,2015年,村里有人将闲置农房租给了上海人,作为假期的度假住所,签订10年长约,租金每年5000元。2年后,隔壁房屋也出租用于经营农家乐,年租金涨到8.5万元,每年还有5000元涨幅。“这就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魅力!”  

  “十九峰上出奇景,无限风光在东茗。”下一步,下岩贝村将全面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打造“茶乡体验游”项目,加快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制定系统全面的生态保持方案,让下岩贝“茗香小村”的云雾更美、山水更醉人。

来源:2018年9月27日《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