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 让杭州水清气净生态更优美

16.02.2015  16:16

围绕法治建设 围绕民生需求

让杭州水清气净生态更优美

2月12日4版

本报记者钟兆盈杭州报道 展望新的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环保系统将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机遇,用最严格的环境监管举措,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完善环保体制机制,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实施智慧经济“一号工程”的部署,全面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夯实“两美浙江”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生态环境基础。

■围绕法治建设,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全面贯彻实施新《环保法》,着力做好环保和法治结合文章,继续“打造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构建良好的环境秩序。

要打造“最严格环境监管城市”的升级版。在去年出台20条《关于杭州市打造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的意见》基础上,今年更进一步。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深入开展环境执法,严查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防治污染设施、伪造或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5类违法行为,并综合运用自动监控、按日计罚、停产整治、移送公安、信息公开等手段,加大惩治力度。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加强移动执法系统的配备和规范管理,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在全市范围内逐步铺开。开展在线监控数据和执法手段相结合试点,发挥“天罗地网”的作用。强化环境监管和后督查,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环境立法,争取《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等条例尽快出台,加快对生态文明和“美丽杭州”建设条例、环境宣教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调研,在立法理念、条例规则等方面凸显时代特色和杭州特色。

着力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强化法治氛围,加大对基层党政部门、企业和普通公众的环保法律法规宣贯力度,让“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环保监管、公众监督”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为推进新《环保法》实施营造氛围。加强沟通互动,做好和市直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积极做好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特别是在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上,积极争取更多人支持和参与,打造全民环保。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做好环评、审批信息和环境执法、污染源监管等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督促企业开展污染自行监测、监督性监测的信息公开。完善依申请公开制度和程序。

着力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危废和辐射监管,大力推行危废、污泥刷卡转运,逐步健全固废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固废环境风险源排查。督促实现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置,加强对退役场地污染修复工作的环境管理,重点推进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电磁、电离辐射监管,推进放射源长效管理。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开展沿江沿河环境安全重点监管企业环境风险排查。完善环境应急监测物资库、专家库和应急网络建设,组织市县两级应急联动演习,妥善处置各项突发环境事件。加强环境信访调处,面对环境信访高发态势,持续组织开展局领导接访(下访)活动,推动重点、难点环境信访的解决,加大第一时间的应对和化解力度,提高信访受理质量。

■围绕民生需求,切实抓好治污减排

2015年将继续打好水、气治理和污染土地治理的攻坚战、持久战,着力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回应百姓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做好3个“加强”。一是加强管理治水,完善和强化“河长制”评估、考核等机制,推动“河长”履行职责,督促黑臭河治理和长效保洁。将主城区河道监测断面增加至150个,进一步优化河道断面水质监测。推进“阳光排口”行动,发挥好媒体与群众监督作用;二是加强工程治水,加快剩余黑臭河治理,对清洁后的垃圾河、黑臭河进行长效保洁维护。对省控断面功能区水质超标的河道采取针对性的治理,确保水质有明显改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以及截污纳管工程实施;三是加强结构治水,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创建工作。探索建立包括交通运输安全、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生活和农业污染防治在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首先要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半山电厂、萧山电厂燃煤机器关停等重点项目。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实施燃煤热电企业清洁能源改造。制定实施更严格的重污染高耗能产业关停淘汰政策,基本完成7县(区、市)建成区的无燃煤区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控制,完成脱硫、脱硝、除尘改造计划。其次,要加大各个专项治理力度,实施燃煤锅炉、炉窑、水泥行业、钢铁行业烟粉尘治理。继续实施柴油车淘汰补助政策,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全面推进11个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的调查和治理,完成浙江省下达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继续加强油气回收的长效管理。推进移动污染源治理进度,加强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的监控、督查力度。深入推进结构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点。再则要加强联防联控和科技支撑,总结APEC蓝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有效经验,深化杭嘉湖绍地区有关大气联防联控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体系,加快杭州市污染源排放清单建立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等课题研究,加强科技支撑。

狠抓减排项目实施,综合运用工程减排、监管减排、结构减排措施,协同推进四大领域四项污染源减排,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及时编制2015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计划,落实具体项目,强化目标考核。加快热电、水泥企业脱硝改造工程验收进度,完成剩余改造工程的验收。加强对已投运的水、气、养殖行业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管力度,规范减排档案管理。完善减排监测体系三项指标,“三个率”达到环境保护部和省环境保护厅考核要求。加强减排预警、约谈、考核,打好减排这一“硬仗”。

■围绕倒逼转型,切实优化环保服务

围绕中心大局,不断优化环保服务,积极运用环保生态红线、行业整治等倒逼机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要着力优化审批服务,从严执行“三位一体”和“两评结合”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把好环境项目准入关。围绕 “法治政府”和实施智慧经济信息经济“一号工程”的部署,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着力提升依法行政和窗口服务水平。积极做好省、市重点、民生项目服务工作,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加强基层指导,进一步优化杭州市投资环境。

要着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探索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全面完成造纸、印染、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培育整治提升的示范企业,创造区域间、企业间的学习借鉴平台,推广先进工艺和适用技术。开展定期巡查和监督性监测,实施动态化的“一厂(源)一档”管理和更为严格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要完成全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十三五”环保规划编制,将环境功能区划编制作为今后环保参与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抓好落实,督促各地按照时点要求,科学划定六类功能区,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积极将生态红线纳入地方立法。做好“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编制,为“十三五”工作做好科学的战略导向。

■围绕改革创新,切实增强管理效能

继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行政体制改革和工作方式方法上持续创新,提高工作效能和监管效能。

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完善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决策、统筹推进、考核评价、多元投入和科技支撑机制,加大治水、治气、治堵、治废等方面机制的改革力度。根据市综合考评的考核导向,适当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突出区域环境质量及改善度,精简与综合考评重点工作考核体系重复的部分。完善环境资源量化管理机制,完善排污权交易管理机制,实现公开透明的竞价交易。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项目总量指标基本账户制度和总量审批体制机制,规范总量核准许可流程,配套完善总量激励机制。推进刷卡排污平台系统建设,将刷卡排污与污染物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有机结合,建立刷卡排污系统运维管理机制,落实刷卡排污系统“远程关阀”实践运用。探索开发脱硫脱硝除尘电价自动审核分析系统。

要进一步综合创新,推进理念创新,积极推进市场化,利用第三方力量和市场调节功能,开展治水、治气、治废等工作绩效评估和环保创新要点实施,提升主体企业积极性,助推重点难点工作的开展。同时,推进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尝试实施合同环境管理,明确企业“谁污染谁负责”责任、政府环境监管责任和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用责任,试点在污染治理企业治污达到既定的成效后,排污企业付费给治理企业的合同管理模式。扩展试点政府以收费的方式将环境污染责任收集起来,在污染治理企业达到治理成效后付费的模式。积极实施“低排放区”工作,借助西湖景区机动车环保行动契机,及时总结工作成效,探索推进“低排放区”建设,驱动机动车“绿色”更替,促进新车换老车,实现增车不增污。此外,积极试点、支持并推广环保法庭、环保公益诉讼、环保司法协作等相关制度。

■围绕生态创建,切实推进“美丽”建设

明确环保部门的职责定位,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作用,加快推进“美丽杭州”建设。

打造“美丽”样本,根据中央领导“把杭州建设为美丽中国样本”指示,把“美丽杭州”建设作为贯穿“十二五”和“十三五”整体规划的重点工作抓好抓实。以城市“四治”为抓手,做好年度任务分解落实,开展“美丽杭州”建设专项督查和通报,力争在明年年底前达到“美丽杭州”建设短期目标。巩固第一轮“四边三化”行动成果,进一步实施“三江两岸”生态化改造提升工程,着力将其打造成“美丽”建设的示范区。

开展生态市创建,提前谋划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搭建创建平台,快速、稳步推进生态乡镇(街道)的创建,萧山区、富阳市要通过国家生态区(市)验收,力争全市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核查和验收。借助国家生态市创建契机,以综合考评中社会评价意见整改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理念、回应关切,以诚恳的态度和扎实的举措,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各项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强化宣传教育,改进传统宣教模式,借助“杭州发布”等平台,完善“杭州环保”的微信和微博传媒,利用这些新型微媒体,及时收集社情民意,传播生态文明。开展各类环保专业培训。策划组织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完善环保志愿者网络,加强对环保NGO、高校环保社团等支持和指导,提升环保形象。

■围绕固本强基,提升环保整体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水平是提升环保整体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加强干部交流和培养,创条件、交任务、压担子,全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着力纠风,完善岗位廉政教育和职务犯罪预防等机制建设和创新。

要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深化水专项、气专项等重大课题研究,加快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强综合防治和管理技术研究,有序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域性雾霾防治、城镇污水深度处理等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强环保产业市场监管,充分发挥环保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企业的管理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

要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环保信息化水平,加快环保监测业务大楼的建设。完善“一源一档”数据库,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逐步发挥“智慧环保”实际应用功能。继续实施“天罗地网”工程,完善环境监测业务一体化系统的开发部署和实施,积极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