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 杭州祭起新法宣战污染

22.01.2015  17:23

杭州祭起新法宣战污染

一举端掉12个违法染色加工窝点,共行政拘留26人

1月16日5版

   

本报记者钟兆盈 通讯员王莉丽杭州报道 浙江省杭州市近日打响运用新《环境保护法》向环境污染宣战的第一枪——杭州市、江干区环保部门和江干区公安分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一举端掉12个违法染色加工窝点,成功抓获违法嫌疑人27名,行政拘留26人。

据介绍,一个多月前,杭州市环保局江干环保分局接到群众举报,新塘社区拆迁工地附近有不少染色加工作坊。江干环保分局监察科多次进行实地查看,发现那里的确有不少小作坊,都是20平方米左右一间,非常集中。加工作坊在拆迁工地,很隐蔽,一般很难发现。以往,遇到这种小作坊窝点,环保部门只能责令其停止生产,并开具罚单。但是这种作坊是比较狡猾的,往往罚单还没到,他们就跑路了。

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后,为处理类似环境污染增加了一把“利器”:环保等部门可以联合公安部门,对于违反法律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负责人员进行拘留。1月初,环保部门和江干区公安分局环境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建立了联系。

1月7日下午2时,环保、公安联合开展行动。杭州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组织6个现场执法组,江干公安分局出动105名警力一起进入执法区域。公安、环保便衣侦查人员进入窝点,摄录生产加工场景;警力进驻,出口处设卡,控制正在进行加工生产的各家作坊现场人员。接着,环保部门对各作坊开展证据采集,制作现场执法文书;公安部门传唤各作坊现场人员。然后,环保部门完成水质检测,将前期调查材料移送公安部门。最后,江干公安分局对涉案人员做出处罚决定,12名小作坊负责人分别被处以12天行政拘留,14名现场操作人员分别被处以10天行政拘留。

下一步,杭州市环保部门将继续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有效利用查封扣押、按日计罚、移送行政拘留、信息公开等手段,加强企业监管,逐步完善与公安等部门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打造最严格环境监管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