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中华穿山甲种群现身泰顺乌岩岭

19.05.2020  16:16

图片来自乌岩岭管理中心

  近日,《中华穿山甲在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和当地社区的观点调查》学术论文登上国际学术杂志《濒危物种》,该研究成果证实泰顺乌岩岭保护区存在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的中华穿山甲。据了解,保护区内设置的红外相机曾在7年内4次拍到穿山甲的身影。

  布置200多个红外相机拍摄穿山甲

  这篇论文以乌岩岭保护区近6个月的红外相机监测和社区问卷调查,来确定该保护区内中华穿山甲存在的状况。期间首次获得了中华穿山甲在野外环境中的影像记录,表明乌岩岭地区作为中华穿山甲生境的适宜性。

  2013年1月,保护区科研人员就通过红外相机拍到过穿山甲的身影。“那是我们第一次在乌岩岭拍到穿山甲,太兴奋了,虽然当时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次偶然。”

  从2013年到2019年,保护区科研人员根据穿山甲的习性、偷猎和放生活动的历史记录,在保护区内布置了200多个红外相机。“我们在丛林中白蚁腐烂树附近重点布设相机,以确定和检测中国穿山甲潜在的洞穴。经过6个月的观测,基本发现疑似穿山甲洞穴5个。”

  2017年12月21日,保护区科研人员设置的相机拍下了穿山甲的身影。

  2018年1月21日,距上一次拍到穿山甲直线距离23公里处,另一台相机拍到了另一幅穿山甲的图像。“因为两个地方非常远,我们认为这不是同一只穿山甲。”

  保护区科研人员说:“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只穿山甲发育良好,小鳞片从脖子覆盖到鼻子,脸上有柔软的灰白色毛发。它们的鳞片比菲律宾穿山甲大,但比印度穿山甲的小,并且在耳朵后面逐渐增大,所以我们认为这应该是中华穿山甲。”

  2019年,保护区内设置的红外相机又拍到穿山甲的身影。研究人员就此对周边地区村民发放了2000余份调查问卷,“许多在乌岩岭居住的50岁以上的农民说他们以前曾看到过穿山甲。”

  基于7年内拍到4次活体穿山甲且发现疑似穿山甲洞穴和粪便,表明乌岩岭自然保护区适合穿山甲生存。

  成立村级管护员队伍保护野生动物

  穿山甲在世界上存在超过4000万年,是唯一身体覆盖有鳞片的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遭受非法贸易最严重的哺乳动物之一。穿山甲成为濒危物种,除了人类捕杀外,还在于人们对穿山甲栖息地的破坏。穿山甲是狭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松树林里,它们的食物蚂蚁也在其中。人类的大量开发,它们的栖息地环境被破坏,导致穿山甲缺少食物来源。

  中华穿山甲在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后,通过自然繁殖很难恢复,且极易因人类活动干扰等导致彻底灭绝。更令人忧心的是,当前人类对中华穿山甲的研究十分有限,至今未实现科学有效的人工繁育。

  “多年来,保护区坚持向公众普及有关穿山甲的科学知识,倡导拒绝食用穿山甲。目前在公安部门和保护区的共同努力下,穿山甲偷盗案件在保护区严格监督保护下并未发生。保护区也不断向周边居民灌输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更多的村民加入乌岩岭保护区的村级管护员队伍,壮大保护穿山甲、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

  未来,浙江省林业部门的相关单位和保护区将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掌握中华穿山甲分布、种群数量,栖息地状况、受胁因素,大力推行社区保护教育,改善中华穿山甲的受胁状况,为美丽浙江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文:温州都市报《濒危中华穿山甲种群现身泰顺乌岩岭》记者 姜瑾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