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第44个世界环境日,“杭州河道水质”APP正式上线请百姓来监督

10.06.2015  18:14
 

第44个世界环境日,“杭州河道水质”APP正式上线请百姓来监督

美丽杭州”邀你一起“践行绿色生活

2015-06-05  A12版

裴斐 洪嘉一 张璐 金鑫 王依丹 熊艳/文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眼中的杭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宋朝杭州父母官、著名诗人苏轼眼中的杭州。

天蓝地净,绿水青山,水光潋滟……这份杭州独有的美,不仅让文人墨客们沉醉,也成为杭城老百姓绿色生活的象征。

今年的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个主题很接地气,因为生态和环保需要大家一起来做;同时,今年也是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要让《环保法》的“钢牙”动起来,除了严格的执法者外,更是需要千千万万的市民合力来一起“践行绿色生活”,爱我们的城市,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只要每个杭州人都“自律”起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相信“美丽杭州”将永远地美丽下去……

五水共治

杭州河道水质”APP上线

邀百姓共监督

2014年,杭州在“五水共治”的治污水工作中,在全市乡镇级及以上河道以“河长制”为重要机制保障,形成水环境治理合力,逐步建立“一河一长、属地为主、分片包干”的管理和全民监督网络。经过一年的努力,2014年杭州市为1845条河道找到了河长,竖立河长公示牌3192块。

河长日常是怎么样管理河道水质的?”这是杭城百姓担心的问题,也是杭州市生态办河长制工作负责人陈天力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强化落实“河长制”年度工作

管理河道水质工作光靠政府远远不够,应该深入每一个市民日常生活中,让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市民都积极参与到河道水环境治理这个项目中。为此市生态办加大与市城管委和市林水局的沟通协调,统筹推进城市河道和农村河道“河长制”工作,招募“民间河长”一起推进治水工作。河长需摸清监管河道的污染现状,制定治理方案,进行定期巡查管理,真正建立起河道长效管理的天罗地网。

陈天力说,接下来杭州市环保局牵头将持续加大河道的监测力度。今年年初,杭州河道监测断面由去年150个扩展到410个,用来密切关注内河水质变化。“今年河道监测范围从市区河道扩至全市1845条河长制河道,此举可及时公开水质信息,方便公众监督,唤起市民参与积极性。”此外,环保局会同有关县市区确定51个入大江大河的水质监测断面,并开展每月一次的人工监测。

杭州市河长办还将开展“优秀河长”、“优秀民间河长”、“优秀河道警长”等评选活动。“今年年初上城区一民间河长发现有人落水,他不顾生命危险下水救人,可见河长履职非常认真,对管理的河道都是充满感情的,有事没事都去‘转悠转悠’。”陈天力说。

●“杭州河道水质”APP上线

现代社会电脑、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必备,杭州环保也采用“智慧治水”,开发“杭州河道水质”APP手机版和电脑PC版,今日正式上线。

陈天力向我们演示了“杭州河道水质”APP界面,设计得很用心——

先选择所在河道的城区,再进入河道,电子公示牌上有关河道的水质情况、治理方案、河道治理时间表以及河道治理标准等河道数据全部都有,而且实时更新。更重要的是,每一条河的河长都留有手机号码,举报和建议,都能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另外上传图片、视频等功能也会陆续添上,所有数据都能实时更新,实时处理,及时反馈,它让治水更公开化了。

现安卓客户端已经上线,苹果客户端还在内部调试中,我们建议市民积极通过信息化来参与河道管理。河道水质管得好不好?住在河边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通过公开透明化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鼓励全民治水,形成24小时全天候的监督管理氛围,也使河长更有责任治理河道。”陈天力说,作为江南水乡,水是杭州之魂,能否守住这绕城碧水、沿河美景,不仅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尽到治理的职责,更需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起参与和监督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投身到治水行动中,来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五气共治

打造天蓝地净、 山清水秀 “西湖蓝

雾霾、空气质量……这是环保绕不开的话题。2015年,杭州细颗粒物(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9.1%以上,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

杭州市大气污染整治办公室现场办公室负责人江斌焕却没有松口气,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已紧锣密鼓开始执行——以“美丽杭州”(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大力实施燃煤烟气、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城市扬尘、油烟废气“五气共治”,全力打造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的“西湖蓝”。

●全面治理“燃煤烟气”, 深入治理“工业废气

江斌焕说,2015年要全面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以区、县(市)为单位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新增煤炭消费项目要通过能源结构优化与淘汰落后产能等削减煤炭消费存量,实施煤炭减量替代。2015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2年下降6%以上。洁净煤使用率达到80%以上。

还要加大可再生能源比重和加快天然气管网的建设。“集中供热区以外区域要加大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2015年底前,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临安市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天然气供气全覆盖。

治理“工业废气”一直是大气治理的工作重点。江斌焕从两方面作了阐述。

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推进主城区“退二进三”,例如,有序推进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工作,2015年年底前全面关停半山基地产能等;二是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化工、印染、医药、造纸、冶金、建材等行业示范园区和企业创建工作,构建循环产业链,并积极开展绿色企业创建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加快治理“汽车尾气”,打造绿色交通网络体系

控制机动车增长,加快绿色交通建设。一是要深化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控制车辆有序增长;二要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2015年底前,全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配置率达到95%,主城区新增(扩建)8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3000辆自行车,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等地也新增大量服务点和公共自行车。

推进机动车清洁化,发展绿色运输。推进公交车清洁化,主城区12月底前,淘汰、停运1172辆国三柴油公交车,投入使用纯电动公交车1172辆,恢复4条公交电车线路,投运公交双源(电网电、电池电)电车150辆。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推进新能源车(分时租赁)建设。

环境执法

亮出“钢牙利爪” 践行最严执法

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作为市环保局的直属单位,是全市环境执法的急先锋。支队长刘雄伟做环境监察执法已有11年,讲起执法的林林总总是如数家珍,眼里满是对工作的尊敬与热爱。

●钢牙利爪露锋芒,环境违法无处藏

刘雄伟说,相比于环境污染违法案件,大家可能更熟悉媒体或小说对刑侦案件的描述,其实两者有很多相似点,最明显的就是对可疑地点或可疑人员进行长时间的盯梢或跟踪。这看似是一项简单工作,无非是盯着不走神,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工作,多少个日日夜夜,队员们无法陪伴在爱人和孩子的身边,忍受着严寒和酷暑,有时候还会碰到蛮横企业,人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但不管有什么艰难险阻,大伙都默默地承受着,因为大伙都知道只有掌握足够线索后,才能亮出钢牙利爪一招制敌。”在市环境监察支队的努力下,一个个大案被逐一“揪出”——

2013年震惊全省的“草甘膦废液偷排门”,市环境监察支队配合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对龙游橘园的一间小平房进行了十天的蹲点,终于掌握违法企业违法偷排废液的证据,此案为“两高”司法解释发布后我省“排污入罪第一案”;2014年10月,监察人员更是经过一个月的连续蹲点、暗查,甚至驱车千里从杭州一路追踪至山东,查处一起非法收集、处置废矿物油案件……

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杭州市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数量从2013年的6件陡增到2014年的45件;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仅截至5月底,全市各级环保部门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77件,处罚金额1806.3万元,移送公安部门23个环境犯罪案件,刑事拘留40人,行政拘留37人……

在工作量剧增人员却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全靠全体队员的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刘雄伟说,“有个同事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回来上班,为了哺乳方便将孩子放在单位附近的同事家里;有一个同事,临时有案件要去山东,就把女儿放到办公室里,同事们轮流帮他接送。

●手握执法新利器,主动出击解难题

在新法施行前,环保部门始终面临一大难题:企业违法成本低,甚至会出现主动要求被处罚也不想停产整顿的怪象,致使部分违法企业“屡查屡犯”。随着新环保法“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行政拘留”等罚则的出台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在执法新利器下,杭州市监察支队摩拳擦掌,主动出击。例如,浙江凯胜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由于在环境监察人员复查时被发现整改不到位,撞上了我市第一例“按日计罚”的枪口,根据处罚条款该企业最终缴纳了9倍于初次罚款的金额:29万元!企业不得不进一步落实整改要求。

这响亮的“第一枪”给那些“屡教不改”的耍赖企业敲响了警钟,同时市环境监察支队也陆续查处了涉“行政拘留”、“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环境违法案件,并第一时间将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让企业违法成本不断提高。

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注重高科技手段运用。在监管上,对全市13家重点煤电企业和1家污水处理企业共45套污染治理设施的883个主要运行参数进行全过程监控,有效地监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在执法上,3月24日市县两级环保联合执法行动中,首次通过无人机传输的画面查找污水排放证据,现场查封一家直排废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