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聚焦资源型城市转型

10.03.2015  17:38

        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底子薄、困难多,面临更大压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尤其如此。按照《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照这份“时间表”和“任务书”,资源型城市转型还有不少坡和坎要爬、要过。

  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特别是来自资源型城市的管理者们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讨论比往年更加激烈。有人恳请国家延长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支持年限,迟一点给资源枯竭城市“断奶”;有人建议,在国家层面统筹考虑建立一定的政策引导和区域协调机制,有针对性、有步骤地给予产业发展指导,实现差异化发展;还有人提出,国家和省应充分考虑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的发展实际和面临的现实困难,给予更加及时精准、更加有力有效的定向调控政策;还有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立法,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投入和支持。

  与呼唤更多政策关照相比,有人理性地看到“危中有机”,呼吁资源枯竭城市充分把握现有政策,立足实际,开动脑筋,使其实现效益最大化,进而推动城市走上转型发展之路。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每年两会上,资源型城市转型都是一个高频词。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如何适应和应对新常态,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无疑成为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据了解,2008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这些城市的发展面临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困境。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作,给予了许多支持。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千万松不得劲,否则不进则退,许多以前做的工作也会付之东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由于底子薄、困难多,面临更大压力,转型工作得咬牙坚持才不会前功尽弃。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成效明显,但仍未摆脱资源枯竭困境。如过早‘断奶’,离开了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转型发展可能半途而废,甚至是前功尽弃。”全国政协委员张大方建议迟一点给资源枯竭城市“断奶”。

  张大方举例说,湖南省耒阳、冷水江、资兴和常宁、涟源市先后被列入国务院第二、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2008年以来,这5个资源枯竭城市已累计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40多亿元,接替产业培育专项资金1亿多元。在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下,5个城市的转型成效极为显著。城市的经济总量大了,质量效益提高了,产业结构优化了。但必须看到的是,由于历史包袱过于沉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压力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和困难依然存在,而财政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压力逐年加大。以资兴市为例,2010年~2011年国家下拨3.1亿元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但是与实施方案和设计的10.98亿元治理费用相比,资金缺口很大。而资兴市历史欠账较多,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支出需要。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接替产业尚未形成,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张大方建议,恳请国家延长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支持年限,并进一步增加转移支付额度,加大对接替产业培育项目的支持力度。他还建议,建立完善资源型城市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并对年度绩效考核优秀的城市适当倾斜。

  乌海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也是国家认定的31个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作为资源型城市,乌海市如何加快步伐实现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乌海市委书记侯凤岐今年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继续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扶持力度的建议》。

  侯凤岐说:“乌海市要立足区域实际,将转型升级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力争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率先形成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新优势,成为科学发展的典范。”

  侯凤岐建议,国家应充分考虑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支出较大的实际,继续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转型进程,确保转型取得实效。一是在推动资源型城市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强度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资源型城市中央财力性资金转移支付力度。二是探索建立差别化产业政策,在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审批和非资源接续替代项目布局、低热值煤等资源综合利用和煤电化一体化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在完善创新环境、健全服务体系、强化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四是在土地复垦、生态建设、矿区植被恢复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上,对资源型城市适当给予倾斜。五是切实加大对工业园区能力建设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国家层面统筹考虑建立一定的政策引导和区域协调机制,有针对性、有步骤地给予产业发展指导,实现差异化发展。六是在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棚户区改造等方面,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支持力度,让资源转型地区群众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表示,贵州六盘水是贵州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六盘水国土面积9000多平方千米,煤炭的占有面积超过4000平方千米。当地出产的7000多万吨煤主要是供给全国。随着多年的采掘,现有地质灾害面积达70多平方千米。就六盘水而言有两块短板亟待突破。第一,城市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人的现代化水平较低,要想加快配备这些发展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重组,提高资源的转化效益,需要“生态补偿”。第二,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力单一。单纯靠煤炭产业的推动受市场波动大,且不具备可持续性,要发展煤化工、煤电焦气化,拓宽产业幅,延长产业链,也离不开“生态补偿”的支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资源型城市摆脱“路径依赖”、跳出“资源陷阱”的有益尝试。他希望国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伊春市市长高环结合伊春实际进行了发言,并提出“实施定向调控政策,推动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发展”的建议。高环建议,国家和省充分考虑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的发展实际和面临的现实困难,给予更加及时精准、更加有力有效的定向调控政策,推动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发展。她进一步阐述了提出这一建议的基本考虑:一方面,资源型城市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特别是去年以来遇到了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群体不能掉队;另一方面,资源型特别是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只要加大定向扶持力度,就一定能够有大的作为,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作为有色行业的代表,始终在关注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战略转型的问题。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法》,通过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规范相关政策和建立长效机制,支持和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谈何容易。”罗涛说,国家关于资源枯竭城市尚无统一立法,现有相关法规层级较低、操作性不强且较为分散,不利于该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日趋突出。去年8月,罗涛在佳木斯、七台河、鹤岗、鸡西等地走了一遍后发现,当地政府、人民群众渴望发展的愿望强烈。目前,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已经提出了很多项目,也在进行研究。罗涛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战略合作,抓住时机寻求合作,推动黑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国有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常说‘危中有机’,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来说也是如此。”全国人大代表、七台河市市长韩立华认为,要抓住《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有关对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政策,尽量让这些政策效应最大化。同时,资源枯竭城市也要立足实际,开动脑筋,寻找适合各自城市特点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