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浙商追风“互联网+”2015浙商大会迎风开幕

20.06.2015  12:42

  本报记者章卉

  自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后,向来敢为人先的浙商纷纷寻找路径,希冀“互联网+”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在此背景下,昨天由《浙商》杂志、浙商全国理事会主办,一汽丰田全新皇冠冠名的“浙商大会暨2015‘互联网+峰会’”引来了数千名浙江各地的企业家、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投资客。

  昨日,本届浙商大会位于杭州洲际酒店的主会场、分论坛几乎场场爆满。目睹此景,《浙商》杂志社社长、浙商全国理事会理事长朱仁华很感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产业的“捕梦之网”。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计划,势必会对浙商和中国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浙商不做观潮者要做弄潮儿

  “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感觉到一个由互联网所催发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互联网+’正成为新一代、新一轮发展的驱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待,互联网经济、大数据经济、智能经济的创富时代冉冉升起,曙光更照耀着创新创业热潮的大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热情洋溢的发言以“创客们,你好”为题。

  王永昌认为,无论是新创客还是现在的企业家,都必须有创意与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狭义的创客是企业家的摇篮,广义的创客则是企业家的生命。他呼吁浙商不做观潮者,而是成为弄潮儿。

  潘云鹤做主题演讲:需要抓好三类大数据应用

  应邀为本届浙商大会作主题演讲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

  大数据是中国发展的一大机遇。潘云鹤院士认为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中国需要抓好三类大数据应用,一是城市大数据应用,包括城市建设、环境、经济等数据,这需要权威机构、技术和市场的合作;二是经济与企业大数据,如物流、考勤、微观市场研究等;三是科技大数据应用,这三类是最重要的大数据。中国可以利用体制的优越性,政、产、学相结合,果断占领大数据战略的制高点,使中国的经济运行迅速智能化。

  潘云鹤透露,工程院正在进行一个新项目—《新本草纲目》,“中国中草药的生产、开发不是最好的,但我们要搞成一个新的知识系统,把大数据聚集起来。把单一药材,把中国几千年的验方,把各种疾病能够互相打通,把单味药材、成分数据、药理数据互通联通。”

  浙商500强等榜单发布:大企业减速、中型企业爆发

  浙商大会源自2004年起每年举办的浙商大会(浙商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11届。路甬祥院士、吉姆·罗杰斯、约翰·奈斯比特、凯文·凯利、马云、宗庆后、李书福等诸多重量级嘉宾都曾是座上客。在2015浙商全国500强等榜单发布现场,记者发现,坚守实业的老面孔依然在,更多的是朝气蓬勃的新面孔。

  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金融成为整个中国为之震动的大事件,创新力真正成为推动金融业前行的驱动力。在杭州,涌现出挖财、厚道资产、米牛网等。昨天,挖财CEO李治国、厚道资产总裁丁浚哲、米牛网创始人柳阳等获得2015“互联网+金融”领军人物称号。

  2015年的浙商全国500强的榜单折射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大企业减速、中型企业爆发。

  今年榜单上百亿企业总数量从去年的112家逆势增长,扩容到149家。500强企业朝百亿大企和30亿元以下的中型企业两端集聚。营收在7-30亿元的中型企业(218家)和营收在100-500亿元的大企业(127家)成为500强中最主要的两个阵容。

  从行业看,原有浙商传统行业优势继续,更多细分行业优势涌现。具体来说,综合类(82家)、机械设备(62家)和建筑建材(57家)是榜单中企业数量最为集中的行业,说明浙商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优势仍在延续。但今年房地产的企业数量从去年的35家下降到31家,西医药生物的企业数量从去年17家增加到20家,计算机、通信、电子、休闲服务等更多细分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增加,某种程度上表明浙商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的成效正在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榜单中新增了约30家上市公司,创下历年来上市公司数量的新高。一方面浙江企业的整体上市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据统计,2010-2014年间,浙江上市公司共增加了105家;另一方面,很多浙江上市公司在营收增长上成绩出色,从而第一次晋升榜单行列。今年仅在A股上市、并以超过7亿元营收进入500强榜单的浙江企业就达212家。

  花絮

  大会分论坛讨论激烈:

  滴滴快的和Uber

  谁能干过谁?

  
昨天下午,2015浙商大会有六场分论坛平行进行,不时地可以听到各个会场发出“咔咔”声音,原来是主持人利用移动互联网,现场建立微信群,让现场观众通过摇一摇的方式参与论坛互动。而场下,论坛里表现最出色的人也一目了然,听众追着扫二维码的那位一定就是现场分享“干货”最多的演讲人。

  在“互联网+实体突围”分论坛上,因为不时地有嘉宾举例提及Uber,主持人情不自禁地发起了一个讨论,在投资人的撮合下,滴滴和快的和好了,58同城和赶集网也在一起了。眼下打车市场刺刀见红的两个对头,滴滴快的和Uber,结局会不会也是如此?本土的企业能不能赢了洋巨头?嘉宾们踊跃发言,争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