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全球投资峰会:杭州”22日启幕

22.09.2015  16:07

  

  初秋时分,微风夹着凉爽,阳光带着暖意,正是杭城一年中最美、最舒服的日子。钱塘江畔,500余名全球政商领袖集聚于此,又让这座城市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显得越发熠熠生辉。
  作为全球城市经济产业投资领域规模最大的会议之一,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商务厅和欧洲货币集团联合举办的“2015中国全球投资峰会:杭州”9月22日在杭州洲际大酒店开幕。两天的峰会期间,峰会受邀嘉宾将围绕“中国新常态与新经济”的主题展开思想碰撞,把脉全球经济,解读投资机遇。
  这是这一全球盛会“落户”杭州的第三年。历经两年的磨砺,峰会已是越发高端、专业、成熟,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积淀出更高的“含金量”。
  这也是杭州“两区建设”大背景之下召开的首次全球投资峰会。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两个“总理大礼包”将会释放出怎样的乘数效应,会为杭州城市发展与国际化进程注入怎样的全新机遇与活力,值得世界的关注。
  
   三大亮点聚集“2015中国全球投资峰会:杭州
  聚集峰会
  以“中国新常态与新经济”为主题,9月21日至23日在杭召开的“2015中国全球投资峰会:杭州”囊括了开幕仪式、重大项目签约、宣传展示、讨论演讲、重大平台推介、项目对接、实地考察、城市评选、社会责任企业发布等10个环节。
  与国内其他同类会议相比,已成功举办两届的“中国全球投资峰会:杭州”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一改政府部门亲力亲为的传统办会方式,将展会交由专业机构运作,借助欧洲货币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和办会专业性,确保峰会的高端、专业。同时客商也全部按国际惯例自费参会,进一步彰显了峰会自身的吸引力与含金量。
  也正是基于这一特色,今年的峰会在保证高水准的同时呈现出了三大新亮点。
  
   亮点一:比利时贵宾任国际主礼嘉宾,政商大咖云集
  去年第二届峰会时,峰会主办方共邀请到约450名国际嘉宾来杭,并特别邀请了外国前政要承担国际主礼嘉宾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今年也不例外。
  本次峰会,比利时贵宾居伊•费尔霍夫施塔特(Guy Verhofstadt)将作为国际主礼嘉宾,与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一道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晓晖会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
  国际商界大咖的阵容同样强大。包括澳大利亚最大金融服务公司之一麦格理集团亚洲区首席执行官Ben Way魏平、全球最大的奢侈品企业路威酩轩LVMH集团中国区总裁吴越、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全球资深董事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等在内,约有500名全球商业领袖、著名经济学家、海外投资者将会应邀来杭参与峰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近50家。与此同时,120余家杭州本土企业、省内其他地市近120名政府及企业代表也将共同参与峰会。
  
   亮点二:首次发布欧洲货币集团“中国最佳城市
  及省首批外资履行社会责任示范企业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峰会还首度加入了两项备受外资企业关注的创新评选内容——欧洲货币集团“中国最佳城市”,以及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示范企业。
  结合“一带一路”的中国国家战略,欧洲货币集团在今年初启动了受到全球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2015年中国最佳城市”。通过邀请全球著名的跨国企业高级管理层、经济学家、风险专家、基建专家就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科技和技术创新、教育、金融竞争力、社会福利、FDI (外商直接投资)质量等七大类17个分项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评级。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苏州、珠海、厦门、扬州、武汉、天津、青岛、南京、重庆、中山等15个提名国内城市中评选出各个奖项中的最佳城市。今天,欧洲货币集团“中国最佳城市”的最终评选结果将在峰会现场揭晓。
  此外,由省商务厅、省外资协会联合开展的浙江省首批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示范企业名单也将在今天峰会现场公布,以肯定这些外资企业在诚信经营、美丽环境、幸福企业、美好社会等方面一直以来的优异表现。
  
   亮点三:详解“两区建设”新机遇
  省内重大平台集体亮相
  通过论坛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等不同的形式,本次峰会到场的全球产业界、投资界高端人士将就“全球商业前景展望”、“新常态下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中国海外直接投资(ODI)”、“互联网经济 ”、“下一场工业革命”等议题展开专题讨论,既吻合当下全球热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又紧密结合杭州的产业特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在所有的对话、讨论之中,杭州正在着力推进的“两区建设”无疑会是此次峰会嘉宾最为关注的话题。
  “两区建设”将为哪些产业带来转型发展、爆发式增长的新机遇?全球资本可以以怎样的方式融入这一轮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浪潮?在“两区建设”所搭建的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全球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舞台上,国内外企业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新角色、新定位?所有这些问号在今天的全球投资峰会上或许都能找到答案,受到启发。
  包括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下城区跨贸小镇、建德航空小镇、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在内,8大全省重大平台都将在峰会期间展开专题推介会,就各自的招商引资环境、产业基础、合作前景等做出深入的权威解读。通过事先摸底,约20家有国际合作意向的本土企业还将在峰会现场就具体项目与40家境外企业进行72场次的现场洽谈。
  正如欧洲货币集团相关负责人所言:“峰会是以实质性地建立新的业务伙伴关系,是一个准备在中国拓展业务或投资的相关机构所必须参加的活动。” 成效甚至已经初步显现——峰会期间,杭州预计将有15个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签约,主要集中在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制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跨境电子商务等重点发展产业,总投资21.69亿美元,合同外资10.82亿美元。
  
   杭州实际利用外资连续 8年保持全省首位
  外资在杭州
  能吸引到如此多的全球政商大咖齐聚杭州,曾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被英中贸易协会推荐为“最值得投资的中国城市”、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投资城市”等,杭州这块投资热土对于外资的吸引力自是不言而喻。
  2014年,在利用外资规模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杭州继续保持了利用外资的较快增长。去年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08家,实际到资63.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06%,连续8年保持全省首位,占比始终稳居全省四成左右,利用外资总体规模在16个长三角重点城市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位居前列。
  今年1月—8月,杭州再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8家,实际利用外资43.64亿美元,大项目支撑、专项活动带动、结构更加优化、平台作用明显等特点进一步突显。
  
   越来越多世界500强 “相中”杭州, 外资结构越发优化
  埃森哲、标致集团、德国大陆集团、爱尔兰CRH公司、麦格纳国际……去年,在杭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阵容继续扩大。包括首次引进的这5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新项目在内,2014年全年杭州再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截至2014年,全市共有107家世界500强投资的项目179个。其中,思科(中国)总部也在去年正式落户杭州。
  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大项目“落户”杭州。仅2014年,全市新批(含增资)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8个,总投资109.39亿美元,引资额占比达到82.3%,其中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53个,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20个。
  在确保利用外资、引入重大项目数量与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杭州的外资结构也不断优化。在去年新引进的12个500强项目中就包括了先进装备制造业4家、信息软件业3家、商务服务业5家。今年上半年,杭州制造业实际到资10.19亿美元,同比增长68.81%,占全市总数的28.51%,服务业实际到资25.41亿美元,占全市总数的71.06%,信息软件、金融服务业亦增速明显。
   
  “海风计划”、“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等多载体打出“组合拳
  除去大项目、大企业,杭州越来越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也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新“蓝海”。结合结构不断优化的外资利用导向,围绕新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业、智慧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产业和城市功能性产业等“两区建设”战略下的重点方向,杭州在去年底正式出台“杭州市助力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海外引资工作方案”(简称海风计划),重点推出100家以互联网、电商为重点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通过整体宣传、活动推介、合作洽谈等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与国际资本进行对接。截至目前,由杭州市商务委员会牵头,联动各区、县(市)和部门已陆续推出了数十场“海风计划”专场对接和招商沙龙活动,得到国际著名创投、风投、各类基金公司以及杭州中小微企业的积极反响。
  推出更早的“以外引外”、“以民引外”等招引载体则在近年来继续持续发力,与“海风计划”一道形成“组合拳”,加快引进优质项目及海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层次人才,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对于杭州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贡献力。
  
   开发区“有形平台”与主题活动“无形平台”携手,精准发力
  一直以来,开发区都是杭州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主阵地。2014年,全市6个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28.64亿美元,同比增长28.24%,占全市总额的近一半。今年上半年这些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6.21亿美元,同比再增长7.71%。而随着杭州“两区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兴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区也将发挥类似的作用,崛起成为杭州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
  而在这些有形平台之外,包括“全球投资峰会:杭州”、“洞见中国未来”主题招商活动,以及浙洽会、西博会等展会活动也正在形成有效的无形平台,以全面、深入、形象的方式推介杭州投资环境,推动优质外商投资项目签约、落地。(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