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人间!10年,浙江,1462例捐献

02.09.2020  06:40

 

 

    当生命到达终点后,人体器官捐献,便成了延续生命的一种方式。

 

    2010年8月,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和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成立,正式启动我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迄今已经10周年。

 

    捐献者留下了对人间的大爱,让器官移植受者“共享”着顽强的生命力。从十年前鲜少有人接受,到如今被越来越多人理解并付诸行动,浙江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迈出了扎实的一大步。

 

 

    从2010年8月到2020年8月,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累计1462例。


    “对你没有好处的事情,为什么要捐献?”曾经,有人这样问器官捐献者家庭。

 

    那么,他们为什么捐献器官?

 

 

 

    “虽然每个人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怀大爱。因为心中有爱,才能作出这个决定。”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作出这个决定对每一个家庭都不容易。

 

    “大爱”两个字,看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难。在器官捐献案例数增加的背后,是捐献者家属对亲人器官的尽力挽救,是他们“希望其他家庭不要像自己一样失去亲人”的同理心。

 

 

    一个成功的器官捐献案例,至少连接着一个重新燃起希望的家庭。

 

    10年里,浙江共捐献大器官(指心脏、肝脏、肾脏等)4000多个。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器官捐献实行“双盲原则”。器官捐献者家庭和移植受者家庭并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然而,他们因“共享”生命力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今年,一位器官捐献者的女儿结婚,她委托浙大二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严磊拍一些视频给那些接受爸爸器官的移植受者们看,因为“感觉他们看见了,就像爸爸看到了一样”。移植受者们听到这个好消息后都送上了祝福。

 

 

    一边是生命逝去的悲痛,一边是获得新生的喜悦,行走在二者之间的,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他们来自红十字会和医疗机构。目前,浙江有99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10年前,协调员们不知道谁是潜在捐献者,不知道如何动员大家,不知道如何与传统观念“周旋”。

 

    改变人的观念并不容易,最初得到的拒绝总是很多。每次被拒绝时,他们很沮丧,因为出发前,他们都怀抱希望。

 

 

    最初,他们设定了1%的目标自我打气。如今,同意捐献的比例已达20%左右。

 

    从1%到约20%的跨越,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是各级红十字会的坚持与推动,是各相关部门不断推出捐献鼓励政策,是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源源不竭的努力和奉献,还有协调员们一遍又一遍跑到医院监护室动员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庭,甚至有协调员一个夏天跑坏了两双鞋……

 

    在浙江,协调员并不直接对接器官移植受者家庭,更多是接触捐献者家庭,陪伴他们经历亲人离开的悲痛,也帮助他们渡过家庭顶梁柱去世后的难关。

 

 

 

    2015年,浙江省红十字会设立“小桔灯”器官捐献者孩子助学项目,为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帮助,根据不同就学教育阶段为孩子提供资助。

 

    2018年,浙江省红十字会启动“你留下爱,我帮你行孝”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老人关爱项目,帮助捐献者家庭的失独或失养老人。

 

 

    近年来,随着社会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增强,符合器官捐献条件的病人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捐献成功的案例却逐渐增多,志愿捐献的人也逐渐增多。协调员们切身感受到人们对器官捐献的知晓与认可程度正在逐渐增强。

 

    10年间,浙江已有逾7万人进行了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

 

 

 

    如今,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或“浙里办”APP,即可完成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


    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要求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是对符合器官捐献条件的志愿者没有年龄限制。

 

 

    从最初的谈捐色变,到如今逐渐成为社会公益新风尚,10年间浙江人体器官捐献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目前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比例为1:30——每年有3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只有1万余人能够获得移植机会。器官捐献,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支持、完成爱的奉献。

 

    生命尽头,让爱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