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龙游县民族村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产业

30.11.2015  19:00

来料加工业因创业风险小、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等特点,是民族地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最现实门路,是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近几年衢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来料加工业作为“一村一品”、扶贫开发、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加大扶持,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一大批经纪人经受市场磨练、完成资金原始积累,从加工点逐步向加工企业“过渡”,已经成为乡镇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市少数民族地区来料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了民族村富余劳动力脱贫增收。

一、取得的成效

龙游县是我市少数民族群众集聚最多的区域,有24个民族村,1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11350人。县民宗局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会议培训和实地考察等,使民族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来料加工的重要性,认识到其促进就业的社会效益。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扶持优势特色项目,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品”的来料加工格局。龙游县来料加工有五大主导品牌,分别是丝袜蝴蝶、平车缝纫、毛绒玩具、电子配件和珠类饰品,民族村来料加工也以这五种为主,“一村一品”格局逐步显现,小南海雅塘村电子产品加工,从事人员100余人,因产品加工的难易程度,从事人员涵盖30—60岁的农村妇女,人均加工费可达50—80元/天。2014年,民族村发放加工费2100万余元,按加工人数1500余人计算,人均收入近1.4万余元。经纪人队伍逐渐做大做强,年发放加工费100万元以上的5人,年发放加工费50万元以上的19人。有效地增加了村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面临的困难

(一)市场因素制约。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来料加工订单明显减少,且不稳定因素增多,经纪人成本上升、利润下滑、自筹资金能力下降,来料加工投资受到影响。同时,由于民族村农村加工人群的适应性限制,民族村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来料加工,往往引进多类加工品种,如溪口镇扁石村有毛绒加工、环保袋加工、袖套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服装加工等五个品种。因此,即使是专业村也很难达到某类加工产品占据一半以上产值的要求,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二)部分经纪人在素质上有差距。龙游县民族村经纪人大部分还是90年代末培育起来的,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0%以上,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料加工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电脑、网络等现代营销手段不断发展,对营销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经纪人是个新的挑战。

(三)政策扶持有待加强。随着规模扩大和集中生产增多,来料加工对厂房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园区准入门槛较高,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场地租用,经纪人往往选择居住用房及闲置用房,生产环境较差,存在安全隐患。场地问题不解决、加工队伍不壮大,来料加工只能维持小而散状态,附加值高、生产管理要求高的产品就进不来,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三、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发展,推动来料加工转型升级。一是要坚持特色化发展。按照“一村一品”区域化集中布局的思路来谋划来料加工业的发展。引导各民族村结合实际,确立各自的区域特色,着力打造一批平车缝纫、串珠饰品、毛绒玩具、电子产品等特色专业村,逐步形成来料加工业的“一村一品”。二是要坚持自主化发展。来料加工项目多数都存在同质化竞争,缺乏特色和竞争力。产品同质化就没有发言权,就难以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引进吸收先进、实用技术的基础上,增强自我设计、自我研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坚持网络化发展。要适应网购大发展的市场趋势,主动对接电子商务,把来料加工推向广阔的网络市场。“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县委、县政府及阿里巴巴集团的支持下,沐尘畲族乡“农村淘宝”双戴村服务站点已开业运营,开业当天下单量有130单,金额万余元。下一步,全力打造十个民族村的“村淘”站点,为来料加工产业拓宽销售渠道,拓展新兴市场搭建了平台。 

(二)统筹协调,形成来料加工整体合力。一是要形成部门合力。主动和妇联、农办、劳动等部门进行对接,齐心协力搭建政策平台、服务平台、推进民族村来料加工业转型升级。二是要强化宣传引导。来料加工是小产业,但是也是大事业,更有大价值。要运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宣传来料加工的特点和发展来料加工业的意义,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培树一批民族村优秀经纪人先进典型,激发广大民族村群众参与来料加工的创业热情,营造重视来料加工、支持来料加工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加强技能培训。打造民族村来料加工品牌,关键靠经纪人和加工两支队伍。经纪人是做好来料加工的关键环节。要定期举办各类经纪人培训班,要创新形式,坚持理论培训与实地考察、市场对接相结合,培养一批“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经纪人。加工队伍是来料加工的主体和基础。要加强对加工人员各类技能、就业观念等从业素质的培训,继续大力开展来料加工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加工者的技能水平。

(三)搭建平台,优化来料加工发展环境。一是成立民族村来料加工发展分会。依托全县来料加工行业总会,成立民族村来料加工发展分会,推选优秀业主当会长,提供一定的信息帮助,适时组织部分业主外出学习考察,增加交流。同时,建立季度例会制度,沟通信息,促进行业自律及健康发展。二是筹建来料加工手机网。拟在全县民族村来料加工经纪人中建立虚拟网,及时进行信息发布、业务调剂等。三是出台扶持政策。对民族村村集体新建厂房或修缮村大礼堂、闲置校舍、闲置办公场所等用于来料加工场地或经纪人租用村集体房屋用于生产发展的进行适当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