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泉青瓷上作画 耄耋老者挑战高难度艺术

11.12.2015  11:13

  在青瓷上作画是历代工匠和艺人都觉得棘手的活计,因为青瓷“青如玉, 明如镜, 声如磬”,本身实在太美,使得画师难以施展,但是著名画家吴山明曾在2008年探索过在青瓷上绘画的可能性。这一次探索,启发了多年在龙泉工作生活的山水画家顾松铨。近日,73岁的顾松铨推出了他的瓷画作品集《水墨青瓷》,当中收录了顾松铨近五年来创作的约80件水墨青瓷作品。

  昨天,顾松铨的工作室,迎来了一批来自山东的收藏爱好者。他们正是慕“水墨青瓷”之名而来,拜访顾松铨的。对于哪怕只是出于好奇,想来一窥究竟的客人,顾松铨也总是欢迎的。他很乐意带客人们参观自己的“水墨青瓷”,但却从没想过出售其中的任何一件。因为每一件作品都是孤品,“我舍不得呀。”顾松铨说。

  2011年,时年已69岁的顾松铨,开始尝试龙泉水墨青瓷创作:“我所做的事情在学术上是有争议的,在青瓷上挥毫泼墨,有的青瓷大师持怀疑态度。”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反对。从2011年起,顾松铨陆续得到了夏侯文、陈坛根、卢伟孙、王传斌、余振青等十余位青瓷大师的全力支持。2012年初,完成了调研工作的顾松铨,进入了瓷器烧制阶段,耄耋之年的老人,竟像是个刚入学的孩子般做起了“观察日记”——《水墨青瓷烧成记录》。

  正是这些详实的记录,让顾松铨慢慢摸到了水墨青瓷的难点:“传统书画技法不易应用”顾松铨认为,“泥坯和上了头道釉的素坯吸水性技巧,用笔不能随心所欲,线条拉不到位,还得时时注意保护釉面。泼墨、破墨、渍墨等技法效果难以到位,染、渲、烘、擦、斡等手段很难派上用场。

  而更难的是,青瓷彩绘不比白瓷彩绘稳定,烧成后的结果往往是不可知的。然而或许正是这种不可知,激起了顾松铨的好胜心,他想像驯服野马一样地驯服这捉摸不定的“水墨青瓷”。

  如今,在顾松铨的工作室里,所有器型完整,画面清晰,具有艺术价值的精品,都被摆放在屋子角落的博古架上。然而,在那张置于屋子正中央的工作台上,摆着的,却是顾松铨那上百窑次的烧制里出现的“失败之作”。有些瓷器造型古怪,有些则残缺不全,还有一些瓷器上的画作已模糊得不可辨认。可这些在常人眼中的“残次品”,却是顾松铨重要的研究材料:“虽然现在的成功率要比前几年要高,但我还在不断调整配方进行试验。我还想从器型、装饰内容和装饰手段三个方面,看看能不能把‘水墨青瓷’再往前推动一步。”顾松铨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淡宁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