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茶海扬帆正当时

23.10.2015  17:16

      天朗气清、稻浪涌金,龙泉青瓷博物馆前的草坪上,人们促膝而坐,呷一口杯中的清茶,暖心暖胃、唇齿留香……第十五届国际无我茶会(龙泉站)活动即将于10月27日启动。这个金秋,龙泉又一次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品茗爱好者的目光。
  从枝上的一片嫩芽,到杯中的一缕清香,这个过程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对于龙泉而言,这片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的叶子,如今正承载着这座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资源禀赋,龙泉成功引入“金观音”茶树品种,实施“红、绿、乌”多茶类组合发展战略,开创了茶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好山好水出好茶 龙泉诞生第三宝
  提起龙泉,除了闻名遐迩的青瓷宝剑,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城市符号——龙泉金观音。
  龙泉地处浙西南,生态全国领先,森林覆盖率高达84.2%,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境内洞宫山脉和仙霞岭山脉同属武夷山系,气候、土质、生态等方面都与福建颇为相似,加之当地低山缓坡众多,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偏酸性或微酸性,是业界公认为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之一。
  优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使得龙泉在发展茶产业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7年,龙泉市聘请浙江大学茶学系汤一教授为茶产业首席专家,科技与生态相结合之后,独具“香、活、甘、醇”的“龙泉金观音”闪亮问世,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首只乌龙茶新产品,终结了“浙江只能生产高档绿茶,不能生产高档乌龙茶”的历史。
  酒香还要勤吆喝,同年,龙泉市成立茶叶产业协会,申请注册公用商标“龙泉金观音”。随后,龙泉连续出台茶产业扶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对茶叶基地、加工、标准化、品牌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短短几年时间,“龙泉金观音”年产值实现了从零到2亿元的突破,一举改写了“龙泉茶产业做不大”的原状。
  香高、味醇,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种出的“龙泉金观音”质量上乘,在业界叫响了名头。
  2012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隆重授予龙泉市为“中国茶文化之乡”,龙泉金观音荣膺“中华文化名茶”称号。
  “龙泉金观音”茶叶也因其技术附加值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成为龙泉当地人眼中继宝剑、青瓷之后的“第三宝”。
  如今,龙泉金观音乌龙茶香飘大江南北,成为浙江省响当当的乌龙茶名品,更被业界称为乌龙茶系列中继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潮州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之后的第五朵金花。
政策引领品牌打造 茶产业凸显富民效应
  行走在龙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兰巨乡官埔垟村,满目翠色的茶园层层铺开,一眼望不到边。
  官埔垟村80%以上的农户种植“龙泉金观音”茶叶,种植面积近千亩。种茶殷实了村民们的口袋。茶农项海根种有10亩“金观音”,一年光卖茶青就有六七万元收入。
  很难想象,8年前的官埔垟村还是乡里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因为耕地以山垄田为主,引水不便,粮食产量低,全村80%以上的耕地抛荒。
  如今,依托金观音茶叶的种植,村里迅速摘掉了贫困帽,一跃翻身成为美丽乡村,全村每年仅卖茶青收入就可达几百万元。
  茶产业是龙泉传统的优势特色产业。几年来,龙泉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茶叶翻番计划”,推广“金观音”种植。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对茶叶基地、加工、标准化、品牌等方面建设进行扶持,同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科研和技术培训工作,并将茶产业建设工作继续列入有关乡镇(街道)和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着力把龙泉金观音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政策的引导和高效益的带动下,短短几年间,“龙泉金观音” 成为省内茶叶品牌的“黑马”,声誉日隆。
  一批龙头茶叶企业和村也迅速加入特色茶产业发展当中。金福、阳光、顶峰、五龙山等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凭借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全市特色茶产业的主力军。
  兰巨乡官埔垟村、塔石街道瞿源村、竹垟乡红坞村、际上村等发展金观音茶园面积达3000多亩,已形成特色茶发展专业村。
  据统计,目前龙泉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6万亩,其中,龙泉金观音特色茶园4万亩,产值2亿多元,亩收入达8000元以上。
  在良好发展态势下,当地瞄准红茶市场,提出打造“浙江红茶之都”的响亮口号,计划到2020年,龙泉全市茶园面积8万亩,产量3500吨,总产值达到5亿元,力争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红茶、乌龙茶生产加工基地。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中国茶文化之乡大放异彩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瓷为茶之父”,自古以来,茶与瓷就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极为推崇青瓷茶具。
  龙泉具有悠久茶文化渊源和深厚的茶文化积淀,三国时即已产茶。
  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
  龙泉的茶叶,配上龙泉青瓷茶具,以披云山水冲泡,“茶、瓷、水”有机结合,体现 “瓯江源头水,江浙顶峰茶,千年龙泉瓷”的主题,可谓得天独厚,独具特色。
  茶瓷文化融合,两者相得益彰,大放异彩。
  以青瓷碎片粘贴而成的水壶里源源不断地流淌着清水,缓缓注入水杯之中,“茶圣陆羽”站在壶旁,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离龙泉城区不远,有一个在旅游界知名度甚高的龙泉金观音主题庄园——白天鹅观光农业园,它的知名,不仅在于庄主是龙泉首个开发龙泉金观音茶的吃螃蟹者,更在于这里的特色——茶园就是一个景观,茶叶加工厂就是一个景点,茶庄、茶厂、茶园结合起来,是融吃、住、娱、购于一体的绝佳休闲养生场所。自建成以来,这里已成为外地游客赏瓷问剑、游山玩水之后,新增的一个体验内容。
  不仅限于此,近年来,龙泉城区猛增了许多大大小小以“龙泉金观音”茶为主的茶馆,老板就是本地茶叶企业,茶馆是销售的主卖场,这种经营方式,不仅带动了茶叶销售,更是带动了茶文化氛围,成为休闲娱乐、待客、谈生意的主场所。如今,龙泉的企业家们还将这种经营方式的茶馆,开到全国各地,大大提升了“龙泉金观音”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茶产业带动茶旅游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养生“四位一体”的茶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为推动茶旅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龙泉重点在沿路、沿江、沿景地区规划布局主导产业区,初步形成以兰巨为中心,八都镇—竹垟乡、住龙镇—宝溪乡—锦溪镇、塔石乡—安仁镇—道太乡、查田镇—小梅镇等四个产业带。与此同时,龙泉市区至凤阳山的金观音文化产业带已初现雏形,官埔垟金观音文化村、浙江龙泉茶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