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00多名逃票旅客 上了铁路“黑名单”

26.02.2016  11:26

  昨天,记者从浙江省失信黑名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去年1月浙江启动失信黑名单制度至今,浙江已公示行贿犯罪、社会组织、餐饮服务、吊销律师执业证书、消防安全等12类失信黑名单信息,涉及89家企业和593个自然人。

  据省信用办主任徐幸介绍,一年多来,浙江省级各部门着力构建失信黑名单制度体系,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检察院、省地税局、省旅游局等14家单位相继制定出台了本行业领域的失信黑名单制度文件,其中12家单位已在“信用浙江”网上披露了本行业的失信黑名单信息,有效震慑了失信主体和当事人。

  记者了解到,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浙江省级各部门还合力实施了失信黑名单主体联合惩戒,逐步实现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如税收领域,目前就有省信用办、省出入境检疫局、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总工会、杭州海关等18个省级部门单位联合对税收黑名单企业采取了惩戒措施。也就是说,一旦信用主体因税收违法被省国税局、地税局列入税收黑名单,该主体的相关信息将会被上述18个省级部门采纳,该主体在省内的政府采购、政府性资金支持、银行贷款、“劳模”评定、海关认证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而联合惩戒的效果也很明显,通过税收黑名单的震慑,去年以来,浙江欠税企业主动向税务机关缴清税款41.8亿元。

  有不少人担心,随着失信黑名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被黑名单披露的失信主体是否会终身受限?徐幸介绍,按照现行规定,黑名单的披露期限是1年,也就是说,公开披露1年期满,被披露的信用主体将会被转入信用后台,由具体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期间,失信主体若发现自己的信用披露有误,可按照有关程序申诉。

  昨天,省高院、省旅游局和上海铁路局也对去年以来本行业的失信黑名单情况进行了通报,27家“老赖”企业、4家旅行社、500多名逃票旅客被曝光。据上海铁路局杭州站副站长柴子莉介绍,截至去年12月,上海铁路局所属浙江地区各车站共采集持伪证、涂改车票、无票乘车拒不补票等主观故意违章乘车旅客信息552条,其中杭州直属站293条,均纳入浙江省信用信息平台。“针对这些失信人,目前还只是披露,对于第二次乘车购票尚未造成影响,但后续随着信用体系的完善,黑名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柴子莉说。

  据悉,浙江将加大社会参与,联合芝麻信用等民间平台,编制全省统一的失信黑名单目录清单,加大失信黑名单的覆盖率,完善失信黑名单惩戒制度,加大对失信黑名单的联合惩戒,积极应用失信黑名单的典型事例,强化全社会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