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 国产电影当自强

17.06.2016  15:11

 

电影《大鱼海棠》《长江图》海报。

    每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举办,总在芒种前后。芒种,连收带种,天时相应。今年,有近600部电影在上海展映超过1250场,在观众心中播下文化火种。

    一个工作日的上午,我在上海大光明影城看了“4K修复单元”展映作品、黑泽明的《》。影厅有近1300个座位,几乎全部坐满。这是平时好莱坞超级大片上映头几天才有的景象。《》长达160分钟,放映途中鲜有人离场,结束时观众席响起持续的掌声。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创办于1993年,正是中国电影式微时。23年前,组委会恐怕难以想象,国内影业会是如今这般欣欣向荣。大光明影城的观影者,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皆有,他们对于“走入影院”早已习以为常。

    影院门口竖着一块告示牌,罗列着50余场展映篇目,《家族之苦》《咖啡公社》《》《魂断威尼斯》《燕尾蝶》《聚焦》《海街日记》……超过半数的电影都被打上了鲜红的“”字,是佳作一票难求的骄傲。这些,都是优秀电影作为“种子”的力量。

    “种子”已经在国内破土而出,最直接的体现是市场的繁荣。中国电影票房正在书写“赶英超美”的神话,这让成龙和李安不约而同地在电影电视节上提到,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成龙说,国外电影人这几年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前提起中国市场他们连连摇头,如今他们会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说‘yes’。

    国内电影的产品内容也百花齐放,但在眼花缭乱的新片、夺目的票房数字背后,是国内年轻导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依然偏弱的困境。

    中国电影要如何真正“走出去”,在世界平台上获得认可、发挥影响力?这似乎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话题,但有一件事是明晰的:国内影人尤其是青年影人,要拿出扎实、用心打磨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是催发影市未来繁荣的真正“种子”。

    李安告诉年轻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出路告诉全世界,这个世界不光是一个英雄做一个决定,然后全世界就变成了迪士尼乐园一样。我们东方人是柔性的、永续的、天人合一的,我们的古典文化里有很多宝藏,需要去翻新。

    中国青年影人也正在持之以恒地努力着。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有一部叫《长江图》的电影在溯工业文明之流而上。在电影里,跟着主人公一起寻找大江大河的前世今生,壮阔的图景在镜头前如史诗般展开,好似一副水墨画卷。长江的包容并蓄,如同国人骨子里的人文精神。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董小易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