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黄艳获“2014年度中国优秀社工人物”称号

13.05.2015  08:12

 

近日, 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2015)中国社工年会上,民政部领导、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为“2014年度中国优秀社工人物、最美社工”颁奖。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华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黄艳获“2014年度中国优秀社工人物”称号。全国共有20人获奖,浙江有2人获奖。

作为一位从事社会工作11年的资深社区社工,黄艳具有强烈的社会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仅在基层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领域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还积极探索创新社区为民服务新模式。先后荣获“杭州市第三届魅力社工”、“余杭区老年工作功勋奖”等荣誉。

 

                附: 社区的温暖“当家人”——中国优秀社工黄艳的点滴日常

 

  每天清晨上班前,黄艳都会下楼先在所住的金石华城小区里转转,看看小区的卫生保持得怎么样,垃圾分类有没有做到位,有没有居民需要帮个忙。“沈大伯,最近身体怎么样?好点没有?”“好多了,上次生病连我亲戚都不知道,你就马上来看我了,真当感动。”偶遇80多岁的沈大伯,黄艳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在小区门口,送孩子上学的居民,赶着出门上班的住户,她都一一叫得上名字,大家也在匆忙中对她微笑致意……就这样,黄艳作为塘栖镇华城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寻常一天,又开始了。

  而这样的日常,已经持续了11年,早已成为黄艳深入骨血的习惯。或许正是因了这十余年来持久不变的责任与细心积淀,2012年,她被推选为“杭州市魅力社工”,更是刚刚获称杭州地区唯一一个“2014年度中国优秀社工人物”。

 

体民所需 创办食堂

  黄艳开始从事社区工作是在2003年,当时她在塘栖镇南苑社区担任社区主任。社工之路,通向千家万户,直达人的心灵深处。黄艳深谙这个道理,她说:“社区就是群众的第二个‘家’,社区工作就得围着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去做。既然当了这个‘当家人’,虚的东西我不喜欢做,实实在在的事,要做就做到位。”她也一直围绕着自己的这句话,勤勤恳恳地做事。

  2007年的一天,黄艳带着电工来到社区一位独居老人家里帮忙修保险丝。修完以后,老人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一边拉着黄艳的手不让走,一边打开冰箱,拿出许多面包递给他们吃,以表感谢。只是看到老人家里的冰箱,黄艳惊呆了:“里面堆放着各种各样的面包,除此以外,蔬菜水果之类的食物几乎没有……老人一个人住,儿女一周过来看他一次,帮他买好一整个星期的面包,放在冰箱里。”虽然已经时隔多年,说到这里,黄艳还是有些辛酸地叹息,“当时我心里好像被什么堵上了,有种说不出的难过。南苑社区有20%的常住人口是老人,类似这样的情况一定不少。于是我就萌生了要为老人们办一个社区食堂的想法。”就在那一年,由于场地限制,黄艳暂时在居委会边上开辟了一个小厨房,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中餐,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会安排社工送饭上门。2009年,社区居委会搬进了新的服务大楼,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黄艳在社区服务大楼一楼正式创办了南苑社区食堂。社区食堂地方宽敞了不少,可以同时容纳30多人就餐,依然对老人有优惠和送餐服务,更是面向其他居民提供中餐服务。这也是余杭的第一个社区食堂,一经创办就受到了居民们极大的欢迎。

 

  食堂是办起来了,但是人力、开支都是一直困扰着黄艳的问题。 常常在食堂义务帮忙的老党员触发了她的灵感,于是,在她的发动下,十几位年过六旬的党员志愿者,以两人搭班轮值的形式,义务地承担起了食堂的日常运作。记者来到这里时,七十几岁的大厨傅志洪刚刚炒完菜,在为八旬老人吴小毛准备中的晚餐:酱肉圆、豇豆烧肉和清炒土豆丝,三个菜加两份米饭,正要打包送过去。记者也在菜单上看到:排骨千张、糖醋里脊、卤鸭、大排、青菜、莴苣、豆腐、粉丝……每天两荤两素,一周基本不重样。

 

解民所困 温暖人心

  每一个社区都有生活困难的家庭,而这部分人群,正是被黄艳深深牵挂在心的。

  南苑社区住着一位李大姐,原本家里条件不错,但一场车祸后,她不幸高位截瘫。一边照顾她一边外出跑运输的丈夫也因太过操劳而突发心脏病去世了,留下一个还在上高一的孩子。“当时李大姐的情绪低落到极点,不停地自言自语,为什么去的人不是自己。”那段时间,黄艳每天都上门开导她,给她支持和鼓励。高位截瘫的李大姐下半身没有知觉,在无人照料的日子里,尿路感染引发了高烧不退。黄艳上门时发现李大姐已烧得昏天黑地,连忙联系区中医院开放了绿色通道抢救。当时医生说,如果再晚来几分钟,就有生命危险了。从此,黄艳把李大姐当做亲人一样照顾,不仅常常上门帮忙,还为她申请办理了残疾人护理补助和低保补助。渐渐地,李大姐也调整心情,重新面对生活。“直到现在,我已经不在南苑社区工作了,她有时候还是会打电话给我,聊聊心事,逢年过节发发短信,感情就像姐妹一样。”黄艳觉得,每每在这样的时刻,她总是特别能体会社区工作平凡中的伟大。

 

因地制宜 服务缤纷

  2013年,有着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黄艳被调来筹备成立全新的华城社区,一切重新开始。“华城和南苑很不一样。这里是新楼盘、新小区,住户的年龄层也要相对年轻一点,小孩子很多。”由于是新小区,周边配套一下子没有那么完善,黄艳在社区筹备之初就跟房产开发商协商,商业街在引进商户的时候需要社区把关,“尽量合理配置商户,多引进一些居民真正需要的,比如水果超市、快餐、理发店等等,也要避免业态重复。”黄艳在商业街上也着实花了心思,“这个社区并不太适合办老人食堂,所以我跟快餐店商量,在店里设置了老人餐桌,这样也能解决部分老人的用餐问题。”发展至今,社区商业街已经成功地打造成了极富特色的“为老服务暖心街”,几乎每个商铺都有志愿者,在每月固定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日”,为老年人开展理发、送菜、代购日用品等贴心周到的服务。去年夏天,面向社区少儿举办的软陶制作、学包饺子、英语学习、小记者培训等等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地热闹了一整个暑期。同时,为了拓宽社区服务,黄艳代表社区联系了杭州市千千解心理咨询室、滴水公益等社会组织,开展慈善公益为主的常态活动和心理健康讲座,并引导居民参与公益事业,为社区内困难群众提供困难帮扶。

  “社区工作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大事。”黄艳始终觉得,日子虽然忙碌,群众满意的微笑却让寻常的日子变得充实而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