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麻疹 警惕花粉过敏 及时预防接种

08.04.2015  11:51

四月份天气逐渐转暖,春暖花开,气温适宜,是外出春游的好季节。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群众:出游不忘自身安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四月份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花粉症的高发时节,市民应注意预防。

20岁以上也要防麻疹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其中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麻疹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更容易传播。在未应用麻疹疫苗之前,几乎人人易感,发病率很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麻疹发病特征是发热、全身皮肤斑丘疹,伴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黏膜斑等症状,还可并发为肺炎、支气管炎、脑炎等。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口、鼻、咽、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和眼结膜分泌物中,通过空气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也可经接触被污染的书籍、玩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引起感染。

以往麻疹发病多以小儿为主,但近几年,我省主要的发病人群为1岁以下的婴幼儿和20岁以上的成人。根据我省监测情况显示,3-5月是麻疹的传统高发时间。麻疹病毒传播迅速,尤其是学校、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等人群密集场所要注意防范。

此外,广大群众到商场、电影院、医院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地方,可以适当做好防护,尤其在陪护病人就诊、输液时,更要做好防护工作,尽量减少在医院滞留的时间,同时医务人员应尽早接种麻疹疫苗,以防医务人员感染与传播麻疹;有宝宝的家庭,请根据预防接种通知单做好常规的麻疹疫苗接种。

春暖花开预防花粉症

花粉症是花粉作为抗原而引起的过敏反应,症状主要见于眼、鼻。病症反应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过敏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等。通常表现为阵发性鼻痒、连续性打喷嚏、大量流清涕、鼻塞,还可有耳、眼、咽喉部痒感及头痛等。

在生活中完全避免接触致敏花粉是不可能的,但由于花粉症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数可以查到引发过敏的花粉,所以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减少发病或减轻症状。

如果确诊花粉症后,市民应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待在家里,尤其避免在花粉数量最高的傍晚出门,必须出门时可以戴花粉防护口罩和眼镜。晚上打开空调、关上卧室的窗户睡觉,可以防止花粉在夜晚飘进房间,开车时关紧门窗,定期清洗空调积尘网。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花粉期离开本地去外地度假,花粉期过后再回来。

野外切忌采集野蘑菇

天气转暖后,一些市民会选择在休息日外出踏青或旅行。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外出时应关注天气变化和预警信息,注意雾霾、大风等恶劣天气,避免发生旅游交通事故。自驾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游客,要系好安全带,不要将头、手、脚等伸出窗外;杜绝疲劳驾驶、超载、超速行驶,确保自身安全。踏青时,最好要换上轻便防水的鞋子,以防摔伤;不要到树林和杂草里穿梭,防止被一些树枝刺伤和被虫、蛇等动物咬伤。

外出旅行时,还应当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到民俗村、农家乐的游客,切忌食用无安全保障的食品,谨慎吃生食或光顾路边无牌照摊档,预防食物中毒。在野外,切忌采集野蘑菇和野菜食用,以免发生误食毒蘑菇等中毒事件。

另外,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社会的责任”。疾控专家指出,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孩子出生后3-5个月时,免疫力降至最低,必须及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

大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都是短暂而且是临时的,无须担心。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才会形成长期保护,因此儿童必须按要求及时、全程接种疫苗。疫苗预防特定传染病的效果是非常肯定的,但任何疫苗都不能保证100%有效。通过规范的疫苗接种,绝大多数宝宝都能获得足够免疫力,有效预防相应疾病。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郑琪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