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实践 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纪略

05.05.2019  21:25

每个时代都需要相应的时空秩序支撑。

谋划长远发展,

首先要规划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特约记者 曹开宇 摄

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在丽水市召开了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动员会,启动新时代第一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目前,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计划于2019年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020年全面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浙江将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让国土空间规划承载起“两个高水平”建设重任,做到能用、管用、好用,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突出战略引领,以空间协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当前,浙江正在加快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相应地,浙江的国土空间规划也将主动融入,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表示,“我们要以长三角一体化为龙头,聚焦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布局,明确空间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做到服务保障能力与战略定位相一致,人口资源环境与战略地位相协调,国土空间与战略定位相一致,推动全省域全方位融入,并不断放大全省比较优势;要重点考虑如何在省际和区际空间中部署协同合作板块,如何培育布局具备中长期强劲动能的城市群、都市圈和产业主体,如何构建富有浙江特色的陆海统筹和山海协作体系。

  作为从空间上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浙江的省一级国土空间规划将统筹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和相关海洋保护利用控制线,制定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总体战略目标,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陆海统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省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记者也注意到,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确保实现“减量规划”、力求实现“存量规划”。

突出底线约束,以分区管治支撑美丽浙江建设

底线思维就是刚性思维,一个规划如果缺乏刚性、约束不足,就没有权威性、科学性可言。”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说。

  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浙江,将在规划领域落实一套统一的底线管控,就是将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划分“三区三线”,即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并监督实施分区管控和治理措施,严格各类空间转用和红线内占用,推动不同空间的节约集约利用。

  “这对于浙江这个资源小省、经济和人口大省来说,尤为关键。要珍视浙江的‘七山二水一分田’,处理好自然生态各要素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平衡。”浙江厅负责人表示。

突出以人为本,以有机更新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

两个高水平”建设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规划编制塑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

  目前,浙江最适宜开发建设的区域基本已经开发,未来的增量空间十分有限。与此同时,全省城镇化进程依然很快,城乡人居品质提升需求依然旺盛。

  “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浙江厅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有机更新行动”,其中的重头戏就是“编制实施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多规合一制度,推进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有机更新”不是“增量化”更新,而是要把国土空间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引导城市、乡镇、园区空间形态多元融合、空间功能互补协调,实现“存量化”“减量化”更新。

  对此,浙江本轮规划编制将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统筹地上地下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合理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提高空间品质;通过编制理念升级和编制技术迭代,做好有机更新、存量优化的文章。

抓好统筹协同,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任务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创新过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是群众关心关注、时间和质量要求都很高的重要任务。为此,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要求,全省各地要建立工作体系、夯实规划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公众参与、加强督察考核,全力抓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建立工作体系。首先是属地为主的左右协同机制,要形成政府主要领导领衔,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发展改革、经信、财政、生态环境、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体系,确保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横向传导有力;其次是纵向传递的上下联动机制,省级规划的控制性指标要有效传导到市县规划,市县规划的发展战略和要素保障要反应到省级规划;再次是主体多元的专业协作机制,要结合实际,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和专业技术团队,形成最广泛的外部指导支撑体系。

  夯实规划基础。空间规划编制要以扎实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为基础,全面摸清辖区内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夯实底图。要以现有空间性规划评估为基础,充分融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规划等成果,统筹优化三条控制线和相关海洋保护利用控制线划定成果,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要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

  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本轮规划编制实施,浙江省将发掘一批规划业务骨干,形成一批大数据分析集成、功能空间分区、管制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单位、市场主体和专业队伍,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队伍保障。

  强化公众参与。各地要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让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过程。要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找准现有空间开发利用活动中的短板,摸清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的欠账,了解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国土空间的诉求,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经验,提出符合发展规律、落实国家要求、反映地方特色的规划思路。要充分发挥各类传媒作用,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在编制过程中真正做到知民情、聚民智,确保编出的规划合民意、得民心。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