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出台三个月,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忙些什么

16.01.2015  12:02

提起高考,可以衍生出无尽的话题。每年6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都会如期打响。而随着2014年9月新高考政策的出台,浙江学子“一考定终身”的宿命宣告结束。2014年9月新入学的高中生将在三年后参加全新高考,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内心有庆幸,有担忧。他们从入学起就奔着新的高考努力着、准备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将和前辈们大不一样。

近日,生活刊记者走进了我县各所高中,看一看新高考给大家带来什么变化。

文理不分科后

数学或许会成为拉分科目

新高考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取消了文理分科的规条,取而代之的是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通用和信息技术)中自主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不仅如此,选考考试内容是在学考基础上加必修的发展性要求部分和限制性选修模块内容。

宋建华老师在淳安中学任教20多年,经历了多次高考改革。他告诉生活刊记者:“这次高考改革是我经历过最深刻的一次改革。以往的改革,仅仅是在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上进行小幅度的修改,而这次改变非常具有突破性。”他说,文理分科取消之后,学生们选修的科目必然都是自己擅长的学科。也就是说,大家都得到了优势的最大化发挥。

宋老师进一步解释道,新高考政策中各项选修科的成绩将会分为21个等级之后再转换成标准分,从高到低每级相差3分。因为科目任选,大家都会选择自己的强项科目,几门自选科目成绩相加后,成绩差距必然不会很大。而且,即使一次没有考好,新高考选修科目一年两考的政策也减弱了高考发挥失误的风险。学生可以在两次考试中选取成绩更好的一次作为最终的成绩。因此,学生的差距很自然的就回到了必修课的比较。而语文、英语历来不是拉分的学科,所以,高考的角逐从某种程度来说,便成了数学成绩的角逐。

黄悦翔(化名)是淳安中学高三的学生。他表示非常羡慕高一的学弟学妹们。在他看来,不分文理科,自主选择语、数、外三门必修课之外的课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他说:“我选择的是理科,而我的化学是我的弱项。有时候,理科综合一考,我物理和生物稍高出同学几分,而化学往往会落后十几分甚至二十多分。这让我苦不堪言。如果我可以放弃化学,转而选修地理,那么我肯定可以有更好的成绩。

更多政策今年10月将出台

学校、教师排除万难做好应对

不久前,淳二中以“新高考政策”为主题专门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家长余先生会后这样告诉生活刊记者,他并没有完全理解高考招生的方案。“像什么‘三位一体’招生、高校自主招生等条条框框让我觉得很复杂。这高考改革,改得我云里雾里的。

余同学也告诉生活刊记者,虽然目前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让他们进一步的去了解新高考,但是毕竟学习才是他们的主业。有这么多学科需要学习,一分心的话,怕自己学习会落下。老师说,等今年的10月,一些高校招生细则将会全面出台,到那时再进行更细致的了解也不迟。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生活刊见习记者 姜帆 通讯员 唐卫国 宋建华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