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剧《驴得水》小城遇冷 至乐汇掌门人:思乡情切 亏本也演

01.05.2018  19:36

  1200个座位中,仅100多张销售票,100多张是赠票,100多张是演出剧团自购票——很难想象,这是至乐汇热门话剧《驴得水》的销售情况。在4月27日的诸暨西施大剧院,它偏偏就遭遇了。

  但孙恒海倒是一点也不惊讶。“思乡情切,亏本也演”——打一开始,剧院和他坦明“当地话剧是上座率最低的剧种”的时候,他就是这么说的。

  孙恒海是至乐汇负责人,诸暨人。这家主打商业戏剧的剧团估值在2016年已达到3.3亿元。

  离乡十年,眼见着家乡的楼越盖越高,小汽车越来越多,孙恒海却感到了小城镇的不满足。“知道我要回来演话剧,好多诸暨老朋友问我:你送我票,我请你吃饭,多少顿都行。”这个物质生活再也不缺乏的全国百强县,终于不是他儿时记忆里,那个认为“做文化属于四六不靠,不入流甚至被轻视”的狭隘城镇了。

  但凡事总要有个过程。孙恒海也不是没经历过冷冷清清。“我们在杭州演出4场,第一场效果也不好。”他相信,自上而下的传播,是最好的方式。“当一个地方的政商名流,文化名人都关注话剧的时,潮流就会涌来。”“话剧是普通的文化消费,离人们生活并不遥远,只是相对来说还没有那么大众。”他预计,以诸暨的发展速度,只要一年半载,诸暨人民的戏剧爱好就能培育起来。“西安也是近年开始市场才变好的。何况诸暨的文化根基本来就很扎实。

  观众,总是对有共鸣的话题充满兴趣。为了每个城市的观众和戏剧的联系更紧密,孙恒海四年前筹划了“一城一戏”的计划,从地方文化特质入手,特制剧本。“四川原创火锅主题话剧,西安是终南山,金华则是围绕抗日小英雄,诸暨也必然会有一个专属话剧”。

  也许,留个自家的总是最好。小舞台的剧本还未成型,大荧屏的电影已经立项。自电影版本《驴得水》成功之后,更多资本在关注孙恒海。他透露制作一部关于诸暨袜业的电影,明年开机。“格局很大,拍摄地会从当地到海外,一路将浙商的故事完整呈现。

  【浙江新闻+】

  给的老家:

  老鹰山上 如驴得水

  游子十年,思念家乡。我是孙恒海,诸暨人。

  在我的印象中,诸暨是富裕的小城市。全中国有的时髦物质,在这里都有,而且常常领先于其他地方。房子,车子,票子,诸暨人都是弄潮儿。我们有一切美好的生活。

  我被这些物化的观念影响,以为在这里出生的孩子,长大了就该老实做好生意,成为有钱人。直到有一天,我翻书无意发现我们其实是人杰地灵的越国后裔,这里的文化,源远流长,无论苟且,还是远方,这里都有生猛的诸暨佬在生长。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所以,我想走出去,走进许多人的灵魂深处,去关心那最柔软的地方。

  我敬重的蔡元培先生,1916年出任北大校长,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把北大办成全国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如今,北大已是世界的北大。而北大之精神走进了莘莘学子的内心深处。可见,教育与文化,不论在这里,还是在别处,都是越人最重视的。

  我们在《驴得水》里,面对自己,对自身的妥协性进行大胆的彻底的自嘲和剖析。向死而生,照见光明。人之初,性本善。这出戏,从人的良知入手,直至看到诱惑的火山爆发。

  有人说抵抗诱惑唯一的办法,就是明理后的让步。我说,应转过身来看着诱惑。或者以更具有诱惑的事取而代之。而信仰正是最让人诱惑的方向。谁有信仰的权利,谁就其乐无穷。

  诸暨有一座山,叫老鹰山。少年时,父母带我们上山,长大了,我们自己上山,现在,我带着孩子上山。在高高山上,仰望星空,才不会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迷失自性。

  我在北京做了一个“至乐汇”的剧团。而剧团的根系却在诸暨这块土地上滋长蔓延。看着台上生旦净末丑,也想着台下的红尘舞台。

  我们的一生,每一天接一天都在演戏。在自己的故事里,遇见虚伪,自私,嫉妒,无助,贪婪,良知,悲悯,爱。嗯,我们遇见的总是我们自己。

  做戏修德,演戏修行,看戏修心。来吧,在诸暨的红男绿女,让我们一起在剧场,走进自己的内心深处。我们讲个笑话,你可别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