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马”驮着建材上山 我的眼泪流下来

16.10.2015  07:31

前日21:15,网友“妙玉”微信都市快报:昨天我去北高峰的财神庙,从庙里下来直接到了植物园。在北高峰上,看到有马驮着两个很大的竹筐子,里面装满了沙子和石头。现在北高峰上在修庙,急需建筑材料。当时我看了,眼泪就直接流下来了,这条山路,人都很难走,马要驮着这么重的东西,越发难走。

85100000热线林建安:从杭州市佛教协会得知,北高峰上正在进行灵顺寺(财神庙)的修缮工作。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回复:北高峰上驮建筑材料的一般都是骡子,不是马。从负重能力和价格等方面考虑,骡子比马和驴更加合适。当然还有其他运输方式,我知道的还有人力、索道和直升机等,选择哪种方式,要因情况而定。具体可以问问施工方。

昨天下午,我们多次联系施工方,都没有人接听。

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种,大部分是公驴和母马的基因结合。虽然繁殖力差,但生命力和抗病力强,饲料利用率高,体质结实,肢蹄强健,富持久力,易于驾驭,使役年限可长达20到30年。

资料记载,中国在2400至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已有骡了,但当时被视为珍贵动物,只供王公贵戚玩赏。至宋代尚不多见。明代以后才大量繁殖,作为役畜。中国山东、陕西一带产的大型骡在国际上享有盛名。1914至1916年间,曾向英国输出山东等地的大型骡供军用。

快报《这骡子啊,生来就是干苦力的命!》曾报道,骡子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而且寿命很长,平均能活四五十年。

报道中,一位叫许万学的师傅老家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县,那里家家户户都用骡子背粮食、运东西,他也算是第一批在其中嗅出商机的人,十年前就跑到湖南、江西、浙江一带,发展起骡子运输业务。现在他在杭州,已经养了100多头骡子,杭州很多山上的游步道修建,都是许万学的这些骡子一趟趟背上去的。

许师傅说:“骡子3岁起就能干活了,能一直干到老死。

也有媒体报道,很多山地作战部队现在也会用骡子驮装备,因为山地作战地形复杂,一般车辆和载具不仅目标大、成本高,通行也没有骡子灵活。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