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人物背后的故事(一)

08.01.2015  12:30

  马拉松以其英雄的气概、坚韧的精神散发着恒久的魅力。杭州马拉松自开办以来,动人的故事数不胜数,成功者与失败者都怀着一个信念,为了共同的爱好,一次次相聚在杭州美丽的金秋。
  郑建平、周来大、岑宪权,他们是成千上万个马拉松爱好者中非常平凡的三个人,但他们又都在自己的长跑舞台上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杭马人物——郑建平:爱跑步 因为它让我快乐
            如今63岁的郑建平,是上城区长跑协会的会长。她家住在解放路,每天都要沿着西湖、中河、城隍山,跑个五六公里,然后回家洗澡再去上城区老年体协上班。年过六旬的她每天都在为长跑协会的事务忙碌着,她总是笑着对我们说,能够做和长跑相关的工作,再辛苦也不会累……
            当我们问及郑阿姨是怎样爱上长跑的,她说自己18岁时在杭州参加工作,那时偶尔会去西湖边参加越野跑,但并未对跑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跟着父母去了长兴县,下班后空闲时间多了起来,在县城也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她就开始断断续续的跑步。慢慢地,她爱上了跑步时挥洒汗水的感觉,跑完后心境也变得不一样,看待人生的角度变得豁达。就这样,她开始对跑步这项看似枯燥的运动着迷了,一跑就是40多年。上世纪90年代末,她下岗回到杭州,开始专门锻炼跑步,并在40岁拿到了国家一级田径运动员的证书。
            郑建平表示,虽然是业余跑者,但每次备战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一点也不轻松。她回忆,1995年,那时才开始刚刚接触马拉松,当时有位教练看她对长跑十分有热情,就专门训练她备战比赛。在教练的督促下,郑建平每天都要去湖边训练,教练就骑着自行车一直跟在自己后面。有时感觉到达身体的极限无法坚持时,回头看看教练还在后面,就不敢停下。在这一次次挑战身体极限的过程中,5千米、1万米、2万米……在突破距离的同时,她的脚步开始越来越轻盈,内心也越来越强大。“当初真的很辛苦,跑的累的时候真希望他不要跟着我,但现在对他充满了感激,让我感受到了战胜自己的那份快乐。
            长跑带给郑建平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收获,更多的是乐观豁达的心态,和面对挫折淡然和坚持的态度。每次看到郑阿姨她总是笑容可掬,“跑步是我的兴趣与爱好,也给我带来健康与快乐!”她开心地对我们说。
            郑建平与长跑结缘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还有重重阻力,其中家人的不理解令她内心一度十分自责。她的丈夫传统观念很强,认为妻子就应该把精力都放在家庭上,做好饭、带好孩子。而酷爱长跑的郑建平常常无暇照顾好自己的三个孩子。作为上城区长跑协会的负责人,有时要带队集训,一训练整个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丈夫对此十分不满。这一矛盾曾导致夫妻俩分居多年。但是郑建平始终放不下对长跑的热爱,在照顾好三个孩子起居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一周两次长跑,带好长跑协会的年轻成员,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跑步,爱上马拉松。
            当三个孩子渐渐长大,看到长跑使母亲身体康健、精神矍铄,慢慢开始支持母亲的这一爱好。他们表示,“妈妈身体健康是我们最大的福气”。同时,他们开始尝试做父亲的工作,如今郑建平的丈夫也逐渐接受老伴的爱好。每当郑建平回忆起当初因坚持长跑与家人之间的矛盾,都会眼含热泪,其中的苦楚只有她自己心中最清楚。但就是凭借着对长跑执着的热爱,使她坚持了下来。
            现在在她的影响下,全家祖孙三代都开始了跑步,就连早上起不来的老伴,也在郑阿姨的督促下,每天晚上出门走上一个小时,出个汗再回家。
            郑建平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是1996年的第十届西湖桂花国际马拉松比赛,之后几乎每年的杭州地区举办长跑比赛都会看到她的身影,有时还远赴上海、厦门去参加马拉松赛。但是一起比赛的队友们却给她起了一个外号——“苦菜花”。因为她虽然每次比赛的成绩都不错,但总是差一点点与奖牌失之交臂。2001年“青春宝杯“浙江省暨杭州市国际马拉松赛取前三名,郑阿姨却恰巧得了第四名;而2003年的马拉松赛取前六名,她又获得了第七名……像这样尴尬的名次还有过几次,所以跑友们都替她不值,叫她“苦菜花”。谈到这点,郑阿姨并没有过多的表示遗憾,她说,“长跑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参加马拉松并不为奖品或名次,其实内心一点都不苦。只要我的双腿还能跑步,心里就是甜的。看到家里那些完成马拉松比赛全程、半程的证书,我已经很满足了,只要可以完成比赛,我就是自己的赢家。对于我们长跑爱好者来说,最好的称赞不是快,而是坚强!
            如今,郑阿姨除了自己每周完成固定量的训练量外,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新人。让更多人爱上长跑,爱上马拉松,似乎成了她现在的使命。2014年杭州国际马拉松赛,长跑队的每一个人都跃跃欲试,无奈今年报名异常火热,名额十分有限。郑阿姨为了让想参加马拉松的队员都能圆梦,积极帮助他们准备材料,和区体育局沟通,尽最大可能让更多的人参赛,最终有33个人完成了报名。而她自己为了比赛时能够做好队员们的后勤工作,就只报了一个小马拉松。
            参加马拉松比赛,带给上城区长跑队队员的,不仅仅是参赛的体验,最主要的收获还是身体的变化和精神的愉悦。其中一个队员陈宝芳,2008年加入上城区长跑协会,当时她已经52岁。刚刚开始跑步时,她身体很虚弱,还患有肿瘤,连跑1公里都气喘吁吁。郑阿姨不断鼓励她,长跑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只有每天进步一点点,终会战胜病魔。就这样每天坚持训练,有时下小雨她也不休息。陈阿姨第一次参加马拉松坚持跑了6.8公里,她说,现在跑13、14公里一点都不会喘。而且如今身体越来越好,心态上也更加积极了,似乎生活每天都充满了阳光和期盼。
            看着自己的队员们身体越来越好,精神越来越焕发,郑阿姨表示很欣慰。她说,“跑步其实就是一个爱自己的过程。”如今在她带领的上城区长跑队,有200多号人,老中青三代,队服色彩斑斓,跑到西湖边,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一个热爱长跑的人,都对马拉松有一种特殊的情节,渴望最大程度地融入其中。郑建平和她的队员们,不仅每年积极报名参加马拉松赛,还在为杭州马拉松的举办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3年杭州马拉松赛,上城区长跑协会有部分成员由于种种原因报名参赛没有成功,他们都很失落,但听到马拉松赛在招募志愿者,他们又非常积极地加入到杭州马拉松赛的志愿工作中去。这些队员表示,“不能参加马拉松是很遗憾,但是能够为其他参赛者服务也是好的,也好像我们自己在跑马拉松一样。
              郑阿姨说,每一名马拉松志愿者都十分认真、负责,提前一天勘察路线,细心做好记录工作。比赛当天早早地站到自己的位置上,热情地帮助参赛者指引路线。上城区长跑队的志愿工作得到了杭州马拉松赛事组委会的高度好评,还有电视台专门报道了他们的故事。
            今年,郑建平还参加了“百人跑白天,一步捐一分”的大型公益跑步季活动。该活动要求公益跑者下载咕咚运动,作为本次公益跑的计数器,100天活动结束后结算总里程,总公里≥200公里者,将由第三方爱心企业捐献每公里10元公益基金。郑阿姨说,此次活动对公益跑着的要求很高,千余人报名最终30人入选,自己能够入选真的很幸运。她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自己跑步还能做公益,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太有意义了!”现在只要不下雨,她就每天都去坚持跑步,“现在和之前跑步的感觉又不一样了,每次想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我就感觉双腿充满了力量,跑起来更有劲了!
            四十年的不离不弃,让长跑成了郑建平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郑建平不仅每年参加杭州国际马拉松全程赛,还活跃在登山、太极拳等各式各样的运动中。平日里,他坚持每天早起跑步一小时,风雨无阻。“现在要是有一天不跑,反而会不习惯。”郑阿姨笑着说。  对于郑建平来说,马拉松培养的是她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她环保的生活意识。郑建平说,他将继续坚持和马拉松的“约会”,也许是又一个十年,也许直到自己跑不动为止……

台州市体育社团组织参加“9.22 绿色出行”活动
  9月22日是“无车日”,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台州市开展2017年“9.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