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28.11.2015  23:07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都前所未有,我们要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新形势下,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老祖宗不能丢,又要不断讲新话。由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既要继承更要创新,要在继承中创新,也要在创新中继承。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

  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原典的学习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藏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从文本的源头来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丰富思想成果,学习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攀登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进而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基础。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历代中央领导同志都在各自的长期工作经历和领导实践中倡导并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因此,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社科院、高等学校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要提倡学原著、读经典,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指导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

  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正因为我们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才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不断成熟和发展的标志。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学会运用中国话语、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讲清楚中国道路的独特创造、中国理论的独特贡献、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促使干部群众真学、真信、真用,进而坚定“三个自信”。

  要切实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准确把握了国内国际深刻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系统阐述了当今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注重吸纳这些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既要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地读原文、悟真理,又要以问题研究牵引学习、牵引教学;既要及时跟进学,学习最新讲话和最新精神,又要将新的讲话和以前的讲话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系列思想观点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来学习,在深层次上全面领会,准确把握,更加深刻地理解讲话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关注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并多次强调共产主义理想同以往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欧洲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及其根源的分析与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程,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伟大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不能是训诂式、纯学理性的研究,一定要以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当前,中国离世界舞台的中心、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从来没这么近,自信心从来没这么强,条件从来没这么充分,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相关理论研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要结合党的实践创新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宣传解读,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跟踪辨析。例如,要着力研究如何适应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日益加深的新趋势;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准确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如何解决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层次、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道路;如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如何有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如何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等。总之,要坚持用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不断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理论支撑,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不断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要坚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普及,坚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大力加强创新,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感召力,从而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既要特别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又要注重在法律、新闻、经济、中文和历史等其他学科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加强青年学生、教师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坚持学科建设和培养人才相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育相结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让广大青年学子学理论、爱理论、用理论、信理论,进而培养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江西省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近年来,我们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进行了一些探索。江西省委宣传部从2014年起,组织实施了江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简称“青马工程”)。“青马工程”是一个理论创新工程、培养工程和激励工程。工程以博、硕士研究生为支持对象,以学术论文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导向,把青年学生的学术目光和聪明才智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际和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帮助青年学生扣好学术研究“第一粒纽扣”,登好学术道路“第一级台阶”。总之,“青马工程”是一项培养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工程,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响应,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培养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姚亚平

来源:《光明日报